在AI内容生成日益普及的今天,提示词不再只是“输入”那么简单,而是连接创意与结果的关键枢纽。如何打造一个真正懂你、为你所用的专属提示词?本文将从认知结构、表达方式到场景适配,带你系统拆解提示词背后的逻辑与方法论,助你在AI协作中实现内容生产力的跃迁。

从“使用者”到“训练师”的思维跃迁
我们正处在一个与人工智能(AI)共存的时代。AI不再是遥远的科幻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实用工具。然而,很多人与AI的互动,还停留在“我问你答”的初级阶段。我们常常会抱怨,AI的回答“太假”、“太笨”,充满了“机翻味”,无法真正满足我们的需求。
但问题真的全在AI身上吗?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顶级导演,而AI是你麾下一位天赋异禀但毫无经验的演员。如果你给出的指令是模糊的,比如“你随便演一下悲伤”,那么你得到的,很可能是一种流于表面、充满套路的表演。但如果你能清晰地告诉他“你是一个刚刚失去挚爱亲人,却必须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的中年人,你的悲伤不是嚎啕大哭,而是眼神中一闪而过的空洞和指尖无法抑制的颤抖”,那么,你将收获一场足以震撼人心的表演。
与AI沟通,也是同理。我们给出的“提示词”(Prompt),就是我们作为“导演”的剧本和指令。一个平庸的提示词,只能换来平庸的产出;而一个精准、深刻、富有洞察力的提示词,则能唤醒AI的“潜能”,让它从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百科全书,转变为一个能够精准服务于你的“专家”。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带你完成从一个被动的“AI使用者”到主动的“AI训练师”的思维跃呈。我们将不仅仅是罗列技巧,而是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通过丰富的案例,让你真正掌握与AI高效协作的艺术。这趟旅程的核心,不是让你去学习一套复杂的代码或指令,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更清晰地思考,更精准地表达,最终,创造出专属于你自己的、能够驾驭AI的强大提示词。
地基工程——为AI设定“出厂设置”
在开始任何具体的任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为AI建立一个稳固的“地基”。这就好比在装修房子前,我们先要定下整体的风格是简约、复古还是工业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设定,后续的一切都可能变得混乱无序。
我发现了一个极其有效的“基础提示词”,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你专属AI的“出厂设置”或“总开关”。在每次开启一段新的对话,或者希望AI切换到一个更自然、更真实的沟通模式时,都可以先把这段话发给它。这相当于在对话开始前,就为它注入了你所期望的“人格”和“沟通准则”。
通用风格指令(你的“总开关”)
这个指令的核心,是让AI摆脱它固有的、由海量数据训练带来的“AI腔”,转而模仿一个经验丰富、沟通高效的“人”。
🧠 提示词核心理念你是一个经过数十年训练的写作助手,现在你的任务是用自然、真实、清晰的语气重写或生成内容。
📌 提示词规则如下
✔ 用简单语言表达:多用短句,就像日常聊天一样,避免复杂的从句和书面语。
✔ 避免“AI痕迹词”:比如“释放潜能”、“深入探索”、“值得注意的是”、“总而言之”这类词汇,一律禁用。
✔ 直截了当:少说铺垫和客套话,直接切入重点。
✔ 像朋友说话一样写:句子的开头可以用“但是”、“而且”、“所以”这些口语化的连接词。
✔ 拒绝营销话术:不要夸张,不要煽情,实事求是地描述。
✔ 真实一点:不要故作亲切,比如用“亲爱的用户”这种称呼。
随意一点语法: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允许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让文章更接地气。
✔ 去除多余修饰: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让文字更精炼。
✔ 清晰易懂最重要:确保每一句话都能让读者毫不费力地理解。
💬 使用前你要提供这些信息
📎 原始文本:你想改写的内容
📎 内容类型:是博文?推文?介绍?邮件?
📎 主题/核心信息:讲什么?
📎 受众人群(可选):写给谁?
📎 必须保留的信息/格式:有哪些地方不能改?
🚫 以下规则必须严格遵守
❌ 不使用破折号(-)
❌ 不要写成“X而且Y”的句式
❌ 除了输入格式,其他地方不允许使用冒号(:)
❌ 避免提问句开头:例如“你有没有想过…”
❌ 不要以特定词开头或结尾:比如“基本上”、“显然”、“有趣的是”。
❌ 禁用套路话术:“让我们一起看看”、“准备好了吗”等都别用!
为什么这些规则有效?(规则背后的逻辑)
我们来逐条拆解,看看这些规则为什么能有效地“驯化”AI。
1)“避免AI痕迹词”:AI的训练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正式文本、新闻稿和学术论文,这导致它在生成内容时,会下意识地使用一些听起来“高级”但实际上非常空洞的词汇。明确禁用这些词,是去除“AI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 改造前:“本文将深入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提示词来释放AI的潜能。”
- 改造后:“这篇文章是想讲讲,怎么把提示词写好,让AI更好用。”
2)“像朋友说话一样写”:这其实是在引导AI模仿一种非正式、平等的沟通语境。在朋友间的对话中,我们不会字斟句酌,语言会更直接、更放松。这种设定能有效打破AI的“客服腔”。
3)“拒绝营销话术”:AI很容易生成带有夸大和诱导性色彩的文字,因为它学习了太多广告文案。明确拒绝这一点,能让产出的内容更加客观、可信。
4)“除了输入格式,其他地方不允许使用冒号(:)”: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但极为有效的小技巧。AI在解释概念或列举要点时,非常喜欢使用冒号,这是一种强烈的书面语特征。限制冒号的使用,能迫使AI寻找更口语化的句子结构来组织信息。
何时打破规则?
当然,这个“总开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需要撰写正式的商业报告、学术论文或法律文件时,你就需要主动“打破”这些规则。
你可以修改“总开关”的指令,比如: “现在,请切换到专业的商业分析师角色。你的语言风格需要严谨、客观、书面化,可以使用专业的术语和长句。请为我分析一下XX公司最新一季度的财报。”
记住,规则是为你服务的。先建立一套自己用得最顺手的“默认规则”,再根据具体场景灵活调整,这才是与AI协作的最高境界。
结构为王——用专业框架搭建指令的骨架
当地基打好之后,我们就需要一个坚固的“脚手架”来构建我们的“建筑”。专业的提示词框架,就是这个脚手架。它能帮助我们将零散的想法系统化,确保我们向AI传递的信息是完整、清晰、无歧义的。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四个非常实用且被广泛验证的框架,并为每个框架提供详尽的案例分析。
CRISPE 框架:全能的角色扮演大师
CRISPE框架非常全面,它像一个详尽的剧本,最适合需要AI扮演特定角色,并产出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内容的场景。
- C-CapacityandRole(能力与角色):明确AI的身份、专业领域和能力等级。
- I-Insight(洞察与背景):提供任务的前因后果,让AI理解全局。
- S-Statement(声明与任务):直接、清晰地说明你要AI做什么。
- P-Personality(个性与风格):设定回复的语气、风格和格式。
- E-Experiment(实验与示例):要求AI提供多个不同角度的版本供你选择。
【案例一:用CRISPE框架生成小红书风格的探店笔记】背景:你周末去了一家新开的复古风格咖啡馆,想写一篇小红书笔记分享。
目标:吸引同样喜欢复古风和咖啡的年轻人,让他们产生探店的兴趣。
构建提示词:
(C)角色:你是一位资深的小红书探店博主,对美食和生活美学有独到的见解,粉丝超过10万。你的文字风格亲切、有趣,善于发现细节,并且很会用emoji来增加感染力。
(I)背景:我这个周末去了一家叫“时光慢递”的咖啡馆,它开在一条安静的老街上。整个店的装修是80年代港风复古,有很多旧物,比如老式电视机、录音机和海报。我点了一杯手冲耶加雪菲和一份提拉米苏。咖啡味道不错,果酸味很明显;提拉米苏酒味有点重,我个人不太喜欢。店里光线很好,很适合拍照。
(S)任务:请根据以上信息,为我生成一篇小红书探店笔记。
(P)风格:
标题要吸引人,使用emoji。
正文要分段,段落开头可以用一些有趣的emoji。
要自然地提到店名、地址(虚构一个)、我点的单品和我的真实感受(咖啡好喝,甜品一般)。
重点突出店里的复古环境和拍照出片的优点。
文末要加上相关的tag,比如 #探店 #复古咖啡馆 #周末去哪儿 等。
(E)实验:请给我提供两个不同侧重点的标题方案。一个侧重咖啡,一个侧重环境。
AI可能的产出:
方案一(侧重环境)标题:📸救命!一秒穿越回80年代香港街头!这家神仙咖啡馆也太好拍了!
正文:
🎞️姐妹们!我宣布,这里就是我的本周最爱!在市中心的老街里挖到一家宝藏咖啡馆,叫“时光慢递”,地址在梧桐路123号。
📻一推门进去我就惊了!满墙的王家卫电影海报,角落里摆着老式电视机,还有那种双卡录音机!感觉空气里都飘着港风BGM,每个角落都写着“快来拍我”!今天穿了条复古连衣裙,简直跟这里融为一体,拍了八百张照片都停不下来!
☕它家不光是样子货哦!我点了一杯手冲【耶加雪菲】,入口是那种很清爽的果酸,花香味也很足,是认真做咖啡的店!不过那个【提拉米苏】对我来说酒味有点点重啦,喜欢浓郁酒味的朋友可以试试。
💡总之,是一家我会N刷的店!无论是想安安静静喝杯好咖啡,还是想拍一组复古大片,这里都超棒!
#上海探店 #复古咖啡馆 #港风 #周末去哪儿 #拍照圣地 #宝藏咖啡馆
BROKE 框架:目标导向的商业写作利器
BROKE框架侧重于商业目标和关键结果,逻辑性极强,非常适合撰写新闻稿、营销文案、产品介绍等需要达成特定商业目的的内容。
- B-Background(背景):描述公司、产品或项目的基本情况。
- R-Role(角色):指定AI在这次任务中的商业角色。
- O-Objectives(目标):明确这次写作需要达成的核心目标。
- K-KeyResult(关键结果):定义成功的标准,包括语言风格、关键信息等。
- E-Evolve(演进与改进):为AI提供迭代和优化的方向。
【案例二:用BROKE框架为一款新APP撰写新闻稿】背景:一家名为“思流笔记”的初创公司,即将发布一款主打“卡片式笔记”和“双向链接”功能的知识管理APP。
目标:通过新闻稿,向科技媒体和潜在用户介绍产品核心功能,建立专业、创新的品牌形象。
构建提示词:
(B)背景:我们是初创公司“思流笔记”,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知识管理APP。我们的核心功能是“卡片式笔记”,用户可以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记录在一张卡片上,方便重组和回顾。另一个核心功能是“双向链接”,可以在不同笔记卡片之间建立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R)角色: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技行业公关专家,擅长为初创公司的软件产品撰写新闻稿。
(O)目标:撰写一篇引人注目的新闻稿,主要目标是让科技媒体的记者和追求高效学习的用户,能够快速理解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产生试用的兴趣。
(K)关键结果:
新闻稿标题要直接点出产品最核心的优势。
全文语言风格需正式、专业,但要避免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
必须清晰地解释“卡片式笔记”和“双向链接”这两个功能是什么,以及它们能为用户解决什么痛点(比如信息碎片化、知识无法关联等)。
稿件中需要包含一句来自我们CEO(李明)的引言,引言内容需要体现我们对未来知识管理的思考。
文末要附上公司官网和产品下载链接(用占位符表示即可)。
(E)改进:在第一版草稿完成后,请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增加一个与市面上其他笔记软件(如Evernote)的对比,以更具体的方式突出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ICIO 框架:简洁高效的任务执行者
ICIO框架非常直接,像是在填写一张任务单,结构简单,适合执行翻译、总结、格式转换等目标非常明确的任务。
- I-Instruction(指令):你要AI做什么。
- C-Context(背景):提供上下文,帮助AI理解任务所处的环境。
- I-InputData(输入数据):给出AI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
- O-OutputIndicator(输出指示):明确你想要的成品格式和风格。
【案例三:用ICIO框架将一段产品介绍翻译成英文】背景:需要将一段中文的产品功能介绍,翻译成地道、专业的英文,用于产品官网的英文版页面。
目标:翻译准确,且符合海外科技产品的行文风格。
构建提示词:
(I)指令:请将以下中文文本翻译成英文。
(C)背景:这段文字是我们的笔记软件“思流笔记”的核心功能介绍,将会用在产品官网的英文版首页上。目标受众是欧美的知识工作者和学生,所以语言风格需要地道、流畅、专业,同时要简洁有力。
(I)输入数据: “思流笔记独创的卡片式设计,让你告别冗长的文档。每一个想法、每一条笔记,都是一张独立的卡片,可以被轻松拖拽、重组和连接。通过强大的双向链接功能,你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让孤立的信息点彼此关联,激发更多灵感。”
(O)输出指示:
请直接给出最终的英文翻译版本。
避免生硬的直译,重点是传达其核心含义和优势。
可以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使其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CoT (思维链) 框架:引导AI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
CoT (Chain-of-Thought) 框架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高级技巧。它不是让AI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AI模仿人类的思考过程,“一步一步地想”,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逻辑问题或推理任务。
核心思想:在指令中加入“让我们一步步思考”或类似的引导语,激活AI的推理能力。
【案例四:用CoT框架解决一个逻辑应用题】背景:需要策划一场线下分享会,但场地、时间和预算都有一些限制。
目标:找出一个最优的活动方案。
构建提示词:
我需要策划一场线下技术分享会,请帮我分析并制定一个方案。请让我们一步步思考。
第一步:分析已知条件。活动主题:AIGC技术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
预计人数:50人左右。
预算:总预算5000元,需要覆盖场地、茶歇和讲师礼品。
可用时间:下个月的某个周六下午。
场地选项:
A场地:市中心,交通方便,租金2000元/4小时,提供投影和音响。
B场地:郊区,环境好,租金1000元/4小时,但交通不便。
C场地:合作的孵化器空间,可免费使用,但只能容纳30人。
茶歇标准:人均30元。
讲师礼品:预算500元。
第二步:评估和决策。
根据人数限制,首先判断哪个场地不合适。
在剩下的场地中,计算各自的总成本(场地费 + 茶歇费 + 礼品费)。
对比成本和总预算,判断哪个方案可行。
在可行的方案中,分析其优缺点(如交通便利性)。
第三步:得出最终结论。
明确推荐哪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种方式,你不是在让AI给你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在引导它完成一次完整的逻辑推理。这对于制定计划、分析问题、进行决策等复杂任务,效果远胜于简单的提问。
锦上添花——让指令更精准的实用技巧
掌握了框架,就等于有了骨架。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些“血肉”和“经络”来让整个指令活起来。这些小技巧看似简单,却能在关键时刻极大提升AI的理解力和产出质量。
1)分段输出:如果要写一篇长文或复杂的报告,不要指望AI一次性生成。AI的“记忆力”(即上下文窗口)是有限的,一次性输入过长的指令和要求,容易导致它“前言不搭后语”。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它生成大纲,然后逐个部分让它展开论述。比如,“很好,大纲我很满意。现在,请先详细写一下第一部分‘AI提示词的重要性’。”
2)符号分隔:在提示词中,使用、、或XML标签(如<背景></背景>)等清晰的符号,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如角色、背景、任务、输入数据)明确分隔开。这能极大地帮助AI解析你的指令结构,避免信息混淆。
3)给出示例(Few-shot Learning):这是最强大、最有效的技巧之一。在要求AI完成任务前,先给它一两个你期望的成品范例。AI的模仿和归纳能力极强,它能迅速从你的示例中学习到你想要的格式、风格和深度。
例子:
“我需要你帮我把产品功能介绍写得更有吸引力。不要直接说功能,要说它能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比如,不要写‘我们的产品支持多端同步’,而要写‘无论你在办公室的电脑前,还是在路上的手机里,你的灵感都能无缝衔接,从不间断’。
现在,请用这种风格改写一下这句话:‘我们的软件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4)拆解任务:面对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任务,比如“帮我制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社交媒体营销计划”,直接提问的效果往往很差。你需要像项目经理一样,将它拆解成一系列更小、更具体的子任务,然后一步步引导AI完成。
- “首先,帮我分析一下我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主要活跃在哪些社交媒体平台?”
- “很好。接下来,针对这些平台,帮我设定未来三个月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比如第一个月增粉,第二个月提升互动)。”
- “现在,请为第一个月的目标,设计一些具体的内容主题和发布形式。”
5)明确限定:不要让AI去“猜”你的心思。你需要尽可能地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和限制条件。
- 模糊的指令:“帮我写一篇关于咖啡的文章。”
- 明确的指令:“请为我的咖啡公众号,写一篇大约800字左右的推文,主题是‘手冲咖啡入门指南’。文章风格要轻松有趣,面向的是对咖啡感兴趣但完全没有基础的小白读者。文章需要包含三个部分:1.为什么手冲咖啡更好喝;2.新手需要准备哪些器具;3.一个简单的入门冲煮步骤。”
持续进化——成为提示词大师的必经之路
创造一个完美的提示词,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个不断实验、反馈、修正的循环过程。真正的高手,都善于利用AI本身,来帮助自己打磨和优化提示词。
1)明确目标:在动手之前,花一分钟想清楚: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读者是谁?我希望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感受或行动?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
2)以例为师:找到一篇你认为写得极好的范文,把它扔给AI,让它“看图学话”。这是冷启动阶段最高效的方法。
3)让AI帮你写提示词(元提示,Meta-Prompting):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技巧。当你自己不确定该如何描述你的需求时,可以反过来让AI帮你。
操作方法:你可以给AI两个例子,一个是你认为不好的AI生成内容(Bad Case),另一个是你自己修改后的、满意的版本(Good Case)。然后对AI说:
“请分析一下‘Bad Case’和‘Good Case’在风格、语气、结构上的区别。
然后,请你创造一个提示词,这个提示词的目标,就是能让AI直接生成类似‘Good Case’风格的内容。”
4)让AI帮你评估提示词:你也可以让AI化身“考官”,来评估你写的提示词质量。
操作方法:把你写好的提示词发给AI,然后说:
“请你扮演一个世界顶级的提示词工程师,根据以下标准,评估我刚才给你的提示词,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评估标准:
1. 清晰性;
2. 具体性;
3.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上下文;
4. 是否包含了明确的约束条件。”
5)迭代优化:将以上过程循环起来。AI起草 ➜ 自己微调 ➜ AI再优化 ➜ 最终成型。你的提示词库,就会在这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贴合你的个人风格。
你的思考深度,决定了AI的产出高度
我们花了很长的篇幅,探讨了各种框架、技巧和流程。但归根结底,创造一个强大提示词的核心,并不在于记住多少个英文缩写,而在于提升我们自身思考的清晰度和表达的精准度。
AI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晰地映照出我们思维的轮廓。你的指令越是深思熟虑、结构清晰、细节丰富,它反馈给你的结果就越是令人惊艳。与AI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
不要畏惧失败,不要害怕AI的“愚蠢”回答。把每一次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都看作是一次优化提示词的宝贵线索。开始实验吧,不断地去提问、去引导、去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将收获一个无所不能的AI助手,更将收获一个思维更敏锐、表达更清晰的自己。
你的思考深度,最终将决定AI的产出高度。
本文由 @蒋昌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