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4月前 106 浏览次数 11 评论

颠覆Oracle,从记录到行动,这个4000亿美元生意正在被AI撬动

乌鸦智能说

发布了 11236 文章

在企业软件的世界里,有一个默认的秩序:记录系统不可撼动。它们掌控着企业最关键的资产(数据),支撑着财务、销售、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的核心运作,像地下水管一样,深埋在组织肌理中。

SAP、Oracle、Salesforce 等巨头就靠着这个生意做到了千亿美元市值。

不过,随着AI的到来,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最近,国外SaaS领域最专业的投资机构Bessemer提出了一个观点:记录系统正在转向行动系统,这将撬动企业软件几十年来的“稳态”结构

一方面,AI对数据超强的处理能力,让数据迁移成本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原生AI驱动的系统,而能主动执行任务,通过agentic workflows 和 copilots,自动完成如采购、销售、现金流预测等流程,取代人工输入与重复劳动。这让记录系统从过去“被动存储器”转变为“主动执行者”。

至此,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软件时代,记录数据不再是终点,释放数据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AI行动系统”究竟如何改变软件行业。

01 一场价值4000亿美元的价值重构

企业记录系统的历史,几乎就是企业计算的发展史。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大型机时代,到90年代SAP、Oracle构建起集成化的ERP系统;再到2000年代SaaS兴起,Salesforce和Workday分别主导了CRM与HCM的格局——这些系统,早已成为全球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底层基建。

到2023年,企业每年在SoR(System of Record)上的IT支出已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500亿美元的维护成本,涵盖软件实施、集成、支持与员工培训等。

这些系统的存在,不只是工具,而是企业“怎么运营”的核心逻辑。

为什么是现在?因为过去记录系统的护城河开始崩塌。

过去30年,这个行业几乎没有被真正动摇过。

SoR 厂商靠两道“护城河”稳稳锁住了客户:

高昂的定制化和部署成本

对关键业务数据的掌控

正因为这两道壁垒的存在,客户“换系统”的代价极高,哪怕体验糟糕、功能老旧,也很难逃离。例如,生命科学领域的CRM龙头 Veeva,其毛收入留存率高达95%。

但这一切,AI正在改变。

AI代码生成工具、AI代理和自然语言接口,正让SoR的迁移与集成变得更加容易。

部署和定制正在被自动化

新一代代码生成代理(如 Cursor)已能自动完成系统替换中复杂的数据转换、配置和脚本编写。与大型系统集成商交流发现,AI工具可将实施时间压缩多达90%。

像 Mechanical Orchard、Isoform 正在提供 AI 赋能的端到端迁移服务,用一小部分时间完成传统系统集成商的复杂项目。

集成门槛持续降低

Mando(专注Workday)、CurieTech AI(专注MuleSoft)等公司,正在构建能“读懂”这些系统特定语言的AI代理,直接生成对接脚本,解锁原本封闭的数据孤岛。

原生AI系统从设计上解决了实施难题

一些从Day 1就以“AI native”为理念的新SoR厂商(如Doss),正在跳过传统系统集成商:

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业务流程,AI即可自动生成界面与逻辑代码,实现“零代码ERP实施”。

总的来说,我们正处在企业软件历史的关键转折点。过去,“记录系统”意味着高锁定、高成本、低灵活。但在AI的推动下,系统不再只是“记录”,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和驱动业务流程。

而一旦部署、集成和迁移这些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门槛被AI快速削平,原本看起来无法撼动的巨头,也可能被重写。

这场革命的起点,不是产品功能上的差异,而是部署路径和实施体验的根本颠覆。

02 解锁数据价值:AI正攻破SoR的最后一道防线

长期以来,企业记录系统(SoR)的核心资产就是数据,而这些数据——曾经主要依赖人工输入。

以CRM为例,销售人员手动记录客户互动,经理反复催促录入,构建起一套集中式“唯一真相来源”(source of truth)。而这些数据,往往被深锁于系统中,迁移到其他平台难如登天。不是没人想换,而是代价太高、太痛。

现在,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写。

第一,从“主动录入”到“被动提取”

AI开始直接接入邮件、视频、消息等沟通流程,自动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新一代AI原生CRM如 Day.ai和Attio,不只是提升工作流效率,更在持续构建可替代传统SoR的数据层——尤其在近期行为数据方面,它们的覆盖能力已足以与老系统匹敌。

而这不仅发生在CRM。

在911应急响应等场景中AI语音代理正作为“楔子产品”切入系统:自动处理非紧急电话,释放调度资源。这些公司以此为起点,逐步构建起客户数据资产,未来有潜力取代原有的CAD系统,重塑市政与公共安全这个千亿级市场。

我们尤为看好这种路径——AI以轻巧工具切入,与传统系统共存,再逐步取代。它不仅绕开了客户的换系统焦虑,还为创业公司铺设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入侵路线。

第二,提供10倍体验:不仅更好,而是完全不同

AI原生系统之所以能动摇老牌SoR,不是因为更便宜、更快,而是因为它们带来了质变级的体验与回报率。

回顾上一个技术浪潮——SaaS和云计算,客户获得了更现代的界面和更低的运维成本,但迁移代价仍然高昂,价值回报不够“跳跃式”。

而AI不同。它直接削减了传统SoR上最大的人力成本:重复劳动和知识工作负担。

在ERP领域,Everest Systems 正在用AI简化财务分析流程,让过去需要财务分析师做的事,实现“自动汇总+自动建议”。

在法律服务领域,Tradespace的“AI发明采集”工具自动从企业内部识别发明线索,自动生成申请文档,切入原本属于律所的大额预算。这不只是软件替代,而是服务模式的重构。

AI原生CRM更是一个“哇哦时刻”的制造者:

它自动记录销售笔记,销售人员不再被繁琐任务困扰;

它为销售管理者每天提供最值得关注的三件事,基于实时解析的邮件、Slack、会议记录;

它把“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可操作建议”——这是AI第一次让数据真正“活起来”;

这一切正如 Day.ai CEO Christopher O’Donnell 所说:“不是客户在填CRM,而是CRM在主动告诉客户要干什么。”

而CRM的变革只是一个开始,所有人类沟通密集的领域都将被重塑。

招聘(ATS)、物流(TMS)、IT服务管理、客服系统……任何依赖手工总结沟通信息的SoR场景,都是AI最天然的施展舞台。

SoR系统的本质,是对人类行为与决策过程的“事后记录”。而AI的出现,第一次让这些记录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的智能参与者。

这场改变正在发生,并将很快席卷每一个记录系统密集的行业。

03 客户的决策公式正在被重写

过去,换一个SoR系统意味着巨大的代价:数据迁移困难、流程重建复杂、内部抵触情绪强烈。用户明知道旧系统体验差,却依然选择“将就”,因为痛苦大过收益。

但今天,这个等式正在反转。

AI带来的体验飞跃和自动化能力,正在重构“换与不换”的权衡逻辑。当迁移成本被AI压缩、而新系统又能带来10倍效率提升时,一场SoR更替浪潮就不可避免地启动了。

今天,AI原生公司开始撕开缺口,并以一种“非正面进攻”的方式逐步蚕食它们的地盘。

我们认为,在这场平台级重构中能够胜出的公司,将具备以下特征:

10倍体验差异:不仅功能升级,而是带来“哇哦时刻”,让用户对旧系统失去耐心。

从“楔子”切入:以边缘功能进入,和旧系统共存,不破坏流程,却悄悄接管数据和决策入口。

重新触达预算池:不只是卖软件,而是直接击穿客户在人力、外包和专业服务上的大额支出。

从垂直小众起步:在被传统厂商忽视的细分市场打磨产品,逐步向上渗透。

优先服务中小客户:先赢得那些行动更快、迁移意愿更强的客户群,再向企业级推进。

从长期看,“记录系统”向“行动系统”迈进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它的方向已不可逆转。

SoR的定义正在被AI重写:从一个数据存储中心,转变为一个主动驱动业务流程的“智能行动引擎”。从“记下来”变成“做出来”,这正是我们所谓的“行动系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智能乌鸦,36氪经授权发布。

乌鸦智能说

乌鸦智能说

11236 文章 2026032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1)

User avatar

AI真的要让记录系统变得更“动”了!

User avatar

AI要动,那世界也得跟着动!

User avatar

这才是人类进化方向,别抵触!

User avatar

这算什么,宇宙的法则早就被AI掌握了!

User avatar

感觉人类的记忆要被它取代,有点可怕!

User avatar

别这么说,这跟我们玩游戏一样,只不过对手是AI!

User avatar

记录系统要动?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User avatar

这AI的野心,我支持!

User avatar

感觉历史记录要变成一场数据洪流,有点害怕!

User avatar

简直是文明进程的加速器,太酷了!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