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决策,不只是选择题,更是情感叙事。这款AI旅行产品从意图理解到氛围激发,将“用户决策过程”重构为“故事线索构建”。本文复盘这套从功能到语境的构思路径,探索产品如何用“拟人化引导”激活潜在决策。

今天想和大家拆解一个我们最近在打磨的旅行产品构思。起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发现,旅行App这个赛道实在是太“卷”了。大家都在做比价、做筛选、做推荐,想尽办法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更省”的选择。
但我们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给用户无限的选择,真的让他们更快乐了吗?
有没有可能,当用户在几十个酒店页面之间反复横跳、耗费数小时后,他们收获的不是选择的快感,而是“害怕选错“的深度焦虑?
正是基于这个反思,我们尝试跳出“工具思维”,去挖掘一个被巨头们忽视的用户情感洞察。今天,我想把这个有趣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新的启发。

第一部分:我们的“Aha Moment”——发现用户内心的“双面人生”
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旅行者的内心,都住着两个既矛盾又和谐的“小人儿”:
- 一个是“聪明的价值发现者“:他追求的不是绝对的低价,而是“用有限的预算,撬动了最大快乐”的那种智力上的成就感。比如用一顿快餐的钱,吃到了本地人才知道的神级路边摊。我们管这叫“性价比优先线路”,但它的内核是“高性价比的智慧”。
- 另一个是“生活品质的追求者”:他渴望在某个特殊时刻,能毫不犹豫地犒劳自己,创造一个“值得铭记一生的瞬间”。他买的不是服务,而是一个梦想的兑现和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称之为“优质线路”,内核是“把钱投资在回忆上”。


绝大多数App,都在强迫用户在这两个“自我”中二选一。而我们的“Aha Moment”则是:为什么不能两个都拥有呢?
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裁判,而应该像一个懂他的挚友,把两种最好的可能性都精心打包好,摆在他面前说:“嘿,无论你想扮演哪个角色,这都是为你准备的、最精彩的剧本。”
这就是我们整个产品设计的原点:二元选择的魅力 (The Power of Duality)。
第二部分:从洞察到落地——我们如何设计三个“价值钩子”
一个好的洞察如果不能落地为用户可感知的功能,那就只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围绕这个“双面人生”的洞察,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价值主张,或者说,三个能让用户“哇哦”出来的产品点。
价值点一:交付“决策自信”,而不只是“一堆选项”
- 我们想解决什么?解决用户“怕选错”的焦虑感。
- 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不提供清单,而是提供两个“闭眼入都不会错”的精选答案。同时,在产品呈现上,用感性的“人格化”标题来放大这种自信:实惠线路->“轻装上路:聪明旅者的发现之旅”优质线路->“犒赏时刻:不容错过的品质之选”
- 背后的思考:我们想让用户从“我该怎么选?”的疑问句,变成“原来两种选择都这么棒!”的感叹。营销上,我们的口号也从“帮你省钱”变成了“告别选择困难,两条路都是好风景”。
价值点二:交付“故事脚本”,而不只是“一条路线”
- 我们想满足什么?满足用户创造和分享故事的深层社交需求。
- 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构思了一个叫“一键生成旅行海报“的功能。当用户选定一条线路,App会立刻生成一张超酷的、适合发朋友圈的“旅行计划图”。上面有路线图、城市亮点和那句很酷的线路“人格”标签。
- 背后的思考:这是我们为产品设计的增长飞轮。用户分享的不再是“我订了个酒店”的无聊信息,而是“快看!我的下一趟炫酷旅程已经规划好了!”这种对未来美好体验的“预炫耀”,社交传播力是惊人的。我们甚至连活动tag都想好了,就叫#我的双面旅程#。
价值点三:交付“沿途的惊喜”,而不只是“固定的折扣”
- 我们想平衡什么?平衡旅行中“计划的安稳感”与“探索的惊喜感”。
- 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在规划好住宿这个最大确定性的同时,引入了一个叫“城市彩蛋“的功能。在每个途径城市,我们会根据线路属性,埋下一个小惊喜:实惠线路的彩蛋:可能是“绕出高速5分钟,尝尝这家本地司机都赞不绝口的XX面馆。”优质线路的彩蛋:可能是“这家酒店的屋顶酒吧下午5-7点对外开放,是欣赏城市日落的绝佳秘密机位。”
- 背后的思考:这一下就盘活了我们的内容生态。我们可以围绕“城市彩蛋”创作大量深度内容,去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公路旅行、深度游社群)吸引那些还没想好住哪、但对旅途充满向往的潜在用户。
第三部分:最后的升华——为你的产品找到“灵魂”

聊到这里,我们内部对这个产品的定义也彻底变了。
它不再是一个“酒店优惠查询应用”,甚至不只是一个“行程规划工具”。
我们觉得,它的新身份,应该是一个“旅行双线叙事家” (A Dual-Narrative Journey Curator)。
它的使命,是帮助每一个用户,探索和拥抱他们内心那个独一无二的“务实梦想家”。
今天把这个思考过程完整地分享出来,并不是说这个想法已经完美无缺。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从“用户表层需求”下探到“用户内在心理矛盾”,再由此构建产品价值和增长飞轮的思路,本身就非常有趣。
希望这个案例,也能给各位PM同学带来一点启发,帮助大家在日常繁杂的功能迭代中,偶尔跳出来想一想:我们产品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在为用户提供一种怎样的情感价值?
本文由 @Kain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