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2024年中离开阿里,开始在Agent赛道创业时,郭振宇面临不少质疑:到底是做AutoAgent(自主代理,机器人主导完成任务),还是Copilot(副驾驶类智能体,人类主导)?
当时,大模型能力有限,Agent刚起步,“AI能独立完成工作”这件事,只是少数人的笃信。有投资人劝他,先从Copilot(半人工模式,人类主导任务)的产品形态开始。
但郭振宇拒绝了,他坚定要做全自动的AutoAgent。
创立Sandwich Lab之前,郭振宇做了十多年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博士阶段,他曾经创立硬件loT创业公司Neurio,而后又加入硅谷最大的送餐平台Postmates,在内部创立了人行道自动化送餐机器人项目。
在郭振宇看来,无论是自动驾驶、送餐机器人还是Agent,本质都是构建一个全自动的系统,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自动驾驶、送餐机器人把用户、餐食从A送到B点;Agent也应该是直接交付任务结果,而非仅仅做一个辅助人类的工具。
2024年中,Sandwich Lab正式成立。2025年3月,公司上线了首款产品Lexi。
《智能涌现》获悉,Sandwich Lab已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五源资本、戈壁创投及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AEF)共同投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千万美金。

△来源:Lexi
Lexi是一个AI广告投放Agent,订阅费定价每月200美金起。它为全球的中小企业主,在Meta的生态里,提供从0到1的广告投放服务。
使用方式也很简单。比如,一个面包店的的师傅,只需要告诉Lexi:这个月我有2000美金预算,想让周围5公里的人来店里消费。
“之后的所有事,包括分析、做图、写文案、投放、优化,都由Lexi自动完成。面包师傅只需要看,有多少新客人推开了店门,收益多少。”郭振宇告诉我们。
Lexi瞄准的更多是长期的经营场景,典型客户是从来没有投过广告的海外中小企业主,不管他们的生意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郭振宇观察到,中小企业主创业,很多人靠一技之长,或为生活所迫。“他们靠努力能做到100万美金的营收,但要继续往上走,就需要更复杂的经营能力,比如财税法、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供应链。”他说。
上线三个月后,Lexi的付费用户已来自94个国家,月环比营收增长在150%以上。
用户不需要知道什么叫Agent,他们只需要赚钱就好
Lexi的特点是“持续交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需人类介入的产品。
Lexi采取了一种可以说是“霸道”的产品设计理念:用户不用知道Lexi投放了什么素材,甚至Lexi的界面上,都没有用户可以介入的按钮。
在广告投放过程里,用户需要的,只是输入自己公司的相关资料、预算、投放周期,系统就能够完成从市场分析、素材生成、设定策略、所有动作的自动迭代。
Sandwich Lab把Lexi定义为“Revenue Generating Machine”(营收生成机器),直接对业务结果负责。广告主只需要设定预算、投放的时间周期,然后等着看收益就可以。
“用户只需要知道Lexi能帮他们赚钱,不需要知道怎么赚钱的,也不需要知道什么叫Agent。”郭振宇表示。
“企业经营,没有人只想开一天,他只在乎营收的持续增长。”郭振宇认为,这是新一代AI范式变革最大的机会:从一次性交付,走向持续经营。
另一方面,Lexi推出时,选择先切入Meta生态,而不是Google、TikTok这类商业化基础、变现能力更高的平台,这也招致了不少质疑。
我将这些疑问向郭振宇复述,他当即反驳:“这可能比较反共识,事实上,Facebook与Google之间的差异,甚至比Facebook与芒果台之间的差异更大。”
这源于这些平台不同的商业属性。
Google的更多是主动信息,用户在搜索框里“搜索”,这充分指向了购买意愿,广告投手所能做的事情,更多是关键词优化等动作;
起源于流媒体的TikTok,则是主动给用户推荐信息,本质是“猜”用户喜欢什么,但用户喜欢什么,并不直接等同于购买意愿。
“在TikTok上做广告自动化的最大问题不是投放策略,而是什么样的短视频"素材"更能吸引人,本质比拼的是创意,这是AI短时间内很难做好的。”他解释。
Meta的商业化系统并没有Google和TiktTok成熟,这样的“弱点”,恰恰是Lexi技术的用武之地:这是一个更需要人,来决定投放策略的平台。
如今,Facebook依然是海外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获客入口,在平台上有过广告露出的中小企业超过1.3亿。对这些中小企业,如果他们希望能够在平台上做市场营销,大部分Agency提供的服务是开户、建网站,还无法保证投放效果。
费用也很贵,这类Agency服务通常在每月6000美金到2万美金之间——Lexi希望在这样的鸿沟中,提供服务价值。
Lexi足够便宜,最低每月200美金,对很多中小企业主而言,提供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体验:从完全不懂广告投放,到马上能够拿到收益。
Lexi的运作模式,有点像量化交易,它会同时生成并测试多种投放策略。某一天某个策略可能会亏损,但这没有关系。
本质上,Lexi选择的不是一个“更好”的商业化平台,而是AI最能发挥价值的平台。通过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进行持续的、黑盒化的博弈,Lexi的最终目标,是在一个周期内,整体的投资回报率(ROI)优于用户自己操作。
“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客户”
和郭振宇聊天,你很容易感受到他的坦诚。他会直白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可能没想明白",也会坦率地分享创业的热情来源:“这是非常个人化的想法,没办法用创业公司的逻辑去解释,就是自己想做吧。”
但在这些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他所有的职业选择:分配问题。
在谈话中,“再分配”是郭振宇频频提起的词。“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理念对我影响很深,创立Lexi,也是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再分配给那些没有能力接触到的人,让社会变得更好一点。”
所以,从第一天起,Lexi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就很明确:那些有产品、有服务,但缺乏线上营销能力的中小企业主。
尽管Lexi眼下的形态是一个广告投放Agent,但Sandwich Lab的目标并不仅仅如此。郭振宇强调,广告投放只是Sandwich Lab的一个验证系统能力的起点。
目前,Sandwich Lab团队还在筹备一个全新产品,将在今年年底推出。这个场景和广告投放完全不同,但基于同样的原理运行。
“我们真正构建的,是一套可以迁移到无数行业和场景的自动化生产力系统。”他解释道。只要一个领域存在效率提升的可能,这套系统就能介入、重塑流程。
Lexi上线3个月后,客户就已经遍布全球94个国家。有意思的一点是,能够达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Lexi自己。
郭振宇选择听取Lexi的意见,用Lexi为Sandwich Lab获客,甚至决定市场方向。当Lexi发现在某个区域的客户付费意愿(ARPU)更高时,团队就会针对性地优化产品以服务该市场。
目前,公司超过60%的新用户都是由Lexi自己带来的。
以北美市场为例,Lexi发现健身房、美容院这类本地服务业的客户,付费意愿比电商客户高出40%。原因很简单:这些店主更依赖精准的本地流量,而Lexi在Meta生态内的精准投放能力,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
因此,Sandwich Lab团队开始专门优化针对本地服务业的功能模块,包括地理围栏设置、本地化文案生成、以及与Google Maps的数据打通等。
“你真的相信Lexi给出的市场营销策略吗?”听完Lexi的故事,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郭振宇没有直接回答信与不信。“与其说相信,不如说试图去理解,为什么AI会给出这样的策略。”
2025年,OpenAI终于发布了GPT-5,依旧算不对5.01和5.02谁大谁小——本质上,幻觉的产生,是因为大模型依靠语言,而非数字来认识世界,就像人类会把直觉凌驾于客观证据之上。
在非常依赖数据的商业活动中,AI能否客观依靠数据反馈来定策略,是否会重复人类的认知偏见?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
在大模型时代冲浪、造船有很多姿势,Sandwich选择了从另一个角度来做AI:不让AI做“一次性猜测”,而是设计持续反馈的场景,用是否拿到收益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这让Lexi收获到了很多“意料之外”。Lexi上线之后,Sandwich Lab的团队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以前意想不到的用户需要Lexi。现在Lexi的客户里,有阿联酋的团建手鼓工作室,澳大利亚服务残障人士的公司、非洲的脏辫假发片公司,等等。
这可能是Sandwich Lab团队觉得最有意义的时刻。“在Lexi把业务拓展到这些市场之前,我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客户画像存在。”振宇说,“现在巴勒斯坦还在打仗,甚至有一个在巴勒斯坦的用户,他Facebook上卖义乌小商品,每天开着车送产品到边境。我们收到他的邮件,说Lexi帮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保住了收入来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涌现”,作者:邓咏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