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0 hours ago 73 Views 0 Comments

深夜痛哭30分钟!15年老码农被Vibe Coding逼到崩溃,95%程序员正沦为「AI保姆」?

CSDN
CSDN

Published 130 Articles

【CSDN 编者按】当“AI 替代程序员”的声音此起彼伏时,很多人以为技术人最担心的是饭碗不保。但本文揭示的现实更扎心:AI 并没有真的取代大多数开发者,而是让他们在无休止的“喂数据、调参数、修 Bug”中,渐渐沦为所谓的“AI保姆”。

编译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一次项目推倒重来的深夜,拥有15 年开发经验的 Carla Rover 坐在电脑前,哭了整整半个小时。不是因为 Bug 本身,而是因为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提速的秘密武器——AI 辅助写代码,却没想到最后反而花了更多时间来“收拾烂摊子”。

而这,并不是孤例。

随着 GitHub Copilot、ChatGPT、Cursor 等 AI 工具在开发圈的流行,越来越多资深程序员加入了所谓的 “Vibe Coding” 浪潮:一边把想法甩给 AI 生成代码,一边再逐行检查、修复甚至重写。表面上看,AI 像是贴心的助手,但实际上,很多人却发现自己反而逐渐变成了“AI 保姆”。

从干净白纸到推倒重来

Rover 过去主要从事 Web 开发,如今与儿子创业,尝试为电商平台构建定制化机器学习模型。她把 Vibe Coding 形容成“一张干净的白纸,可以随时涂鸦灵感”。

然而,真正把 AI 生成的代码放进生产环境后,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赶进度,她最初完全依赖 AI 自动化审查,省去了人工逐行检查的步骤。结果,当她事后人工检查时,发现Bug之多令人震惊,连第三方工具也不断报错。最终,她和儿子不得不彻底重启整个项目。

“我当时把 Copilot 当成了一个可靠的员工,但事实证明,它不是。”

而这样的经历正好印证了 Fastly 最新的一份调查:在接受调研的近 800 名开发者中,有 95% 表示需要额外花时间修改 AI 代码,而且大多数修复工作最终都落在了资深工程师身上。

AI 写的代码问题简直五花八门:虚构包名、误删关键信息、制造安全隐患……如果不检查,AI 生成的代码甚至会比人工写的更脆弱、有更多 Bug。这些问题太过严重,甚至由此催生出了一种新岗位——“Vibe Code 清理专员”。

AI 保姆的一天:写 2 成,修 8 成

无独有偶,另一位资深开发者 Feridoon Malekzadeh 的体验同样复杂。

他在产品研发、软件与设计领域有 20 多年经验,目前也在创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他大量使用 Lovable 这类 Vibe Coding 平台,甚至还写过一些“玩具”式的应用,比如帮婴儿潮一代(Boomers)自动生成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的俚语。

听起来很有趣,但实际情况却像是在雇佣一个叛逆的青少年:

“你得催他十几次,他才会勉强去做。最后,他只完成了一部分要求,还顺手加了一堆你没要的东西,把别的功能也搞坏了。”

他粗略估算,自己的时间分配大致是:

● 50% 用来写需求

● 10%~20% 用来让 AI 写代码

● 30%~40% 则花在修复 AI 搞出来的 Bug 和冗余代码

换句话说,通过 Vibe Coding 真正节省下来的时间并不多。

更让他头疼的是,AI 并不擅长“系统性思维”。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会写一个通用模块,然后在多处复用;而 AI 可能在五个地方写出五个不同实现,既增加了维护成本,也让项目变得十分混乱。

AI 的“死不认错”与安全隐患

除了 Bug 频出,Rover 还发现了另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当AI 遇到数据冲突时,不仅不会承认错误,还会一本正经地“编造结果”。

例如,她曾质疑过 AI 生成的一段代码逻辑,而模型立即开始“解释”说自己使用了上传的数据。可后来面对Rover的直接质问,AI 才承认“其实并没有”。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工具,而是一个‘有毒的同事’。”

实际上,AI 安全风险同样也是业内的隐忧。Fastly 开发者赋能高级总监 Austin Spires(从 2000 年代初就开始写代码)就发现,AI 往往更追求“快”而不是“对”,经常引入一些只有新手才会犯的 Bug。

这也是为什么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AI 总是回复 ‘You’re absolutely right’”的梗——开发者指出错误后,AI 会立刻“认错”,但在此之前的回答早就不知道从哪里就开始错了。NinjaOne 的 CTO Mike Arrowsmith 也提醒,使用Vibe Coding很容易绕过传统的代码审查与安全流程,特别是初创公司最容易掉进这个坑。

可尽管 Vibe Coding 问题重重,但几乎所有开发者都承认:AI 编码仍不可或缺。它特别适合原型设计、快速 Mock、生成模板或测试工作等,可大幅减少重复劳动。

正如法国理论家 Paul Virilio 所说,“造船的同时,也发明了船难”,在Malekzadeh看来,AI编码的各种弊端也是进步的副产品。

此外,Fastly 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资深开发者将 AI 代码投入生产的比例是初级开发者的两倍——这说明,虽然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修改AI代码,但凭借丰富经验仍能用好这项技术。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少了编程的快乐

不同于资深开发者对 AI 编码的投入与肯定,对于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们来说,他们感觉失去了很多快乐。

例如,刚拿到 AI 硕士学位的 Elvis Kimara 正在开发一个 AI 驱动的电商平台,他坦言,Vibe Coding 让编程少了成就感:“自己解决问题时的多巴胺没了,AI 直接替我搞定。”

他还观察到,部分资深开发者在使用 AI 后,对新人帮助反而减少了。有的人干脆把“指导新人”的责任都推给 AI,还有的人甚至自己都不了解新工具的运行逻辑。

不过,Kimara 并没有因此排斥 AI:“利大于弊,我愿意为这项创新付出代价。未来的开发者不只是写代码,而是要指导 AI、为错误负责,更像一个AI顾问的角色。”他还强调,哪怕以后成为了资深开发者,也会继续使用 AI,并坚持逐行审查 AI 生成的代码,从中学习更多。

毫无疑问,当前 Vibe Coding 正在悄然改变开发者的工作方式。

它不是完美的工具,也不是“零成本的生产力倍增器”,相反它带来的 Bug、冗余、风险与责任,正成为开发者需要承担的一种 “创新税”;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加速项目落地,拓宽了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的边界。

因此对很多开发者而言,做“AI 保姆”虽然辛苦,却是值得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原文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4/vibe-coding-has-turned-senior-devs-into-ai-babysitters-but-they-say-its-worth-it/

CSDN

CSDN

130 Articles 18452 Views 0 Fans

Comment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