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5小时前 165 浏览次数 0 评论

a16z 合伙人:AI 正将 10 倍工程师“降级”为 2 倍!应用层已无技术护城河,未来在基础设施和业务深耕

CSDN
CSDN

发布了 36 文章

责编 | 王启隆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投稿或寻求报道 | zhanghy@csdn.net

人工智的牌桌上,人声鼎沸,每个人都声称手握未来。但喧嚣之下,真正的牌局是如何进行的?这其中最关键的矛盾点在于:

· · ·

代码的未来:垄断还是寡头垄断?

您怎么看今天 AI 领域的投资现状?是泡沫即将破裂的顶峰,还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的开端?或者两者兼有?您如何判断?

Martin Casado:坦白说,我内心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我感觉自己过去 20 年的投资直觉,现在有点失灵了。未来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软件开发和创造这件事本身,正在被彻底颠覆。所以,一方面我确实拿不准未来会怎样。

但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投资中真正的“原罪”只有一个,那就是零和思维。我们总是过度焦虑:

“这个业务有护城河吗?这个环节能盈利吗?价值能沉淀在这一层吗?”

可事实一再证明,这些担心几乎都是多余的。价值链的每一环都创造了价值,每个环节都诞生了赢家。那些我们当初觉得不靠谱的商业模式,最后都跑通了,变成了能赚钱的好公司。所以,我认为真正唯一的“罪”,是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参与其中”。但回看 2021 年,当时所有人都在喊“一定要入场”。说实话,Martin,我真希望自己当时没“入场”。

所以你真的认为,在风投这行,“不下场”就是错的吗?

Martin Casado:我认为关键在于要追随业务基本面,而不是追随市场情绪。2021 年的情况恰恰是大家都在追随市场情绪,对吧?公开市场把公司估值推得极高,然后像 Tiger 这样的基金携巨资入场,大举押注。所以,追随市场和资本的流向,是个馊主意。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我们看到了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营收增长,都堪称史上最快的公司。如此巨大的价值正在向这个新领域迁移,作为投资人,我们的决策就应该紧跟这一趋势。否则,我们还在这里做什么呢?

主持人:很多人都在讨论软件开发的颠覆。现在所谓的“氛围编程”(Vibe Coding)赛道上有很多新玩家,他们大多建立在 Anthropic 的技术之上,特别是 Claude 在代码生成方面正变得越来越主流。您怎么看待这些应用层公司如此依赖一个上游工具?这个工具未来很可能会反过来与他们竞争,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

Martin Casado:关于代码的未来,有两种可能。

一是 Anthropic 一家独大,形成垄断。

二是出现寡头垄断,或者是一个由众多代码模型构成的更加多元化的市场。

这两种未来的走向截然不同,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把两种情况都考虑到。

我得说,我们聊这个话题的时机,恰好在 Claude 4 这个重磅模型发布后不久。这些大模型的发布是一波一波的,带有很强的节点性,每当一个新模型出来,大家就会惊呼:“未来就是它了,一切都将改变。”

这就像当初 OpenAI 发布 GPT-4o 的时候,大家都在玩“吉卜力画风”,兴奋地以为“图像生成将永远改变”,但很快这股热潮就过去了。也许这次也一样,也许不会,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当下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次发布的影响。所以,让我们分开看这两种情况。

先看第一种,即市场走向多元化。从历史上看,单一模型很难维持长久的领先优势,因为它们太容易被蒸馏(distill)了。你看,就在过去一周,我们又看到了像 Qwen 和 Kimi 这样的新模型发布,它们表现优异,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喜欢并使用它们了。

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模型层出不穷的世界里——我永远不会把 Google 排除在外,他们的代码模型非常出色;还有传言说 GPT-5 的代码能力也将是顶级的——必然需要一个独立的应用层。然后,所有这些公司都会在应用层增加价值,比如为非技术人员、Python 开发者或专业程序员等不同群体提供服务,这将形成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态。

再看另一种未来,假设 Anthropic 在代码模型上真的实现了垄断。那就会出现垄断下的常见情况:他们会划定自己的业务边界,决定哪些领域他们不碰,或者调整商业模式。比如,他们可能会说:“我们想占有应用层,但我们绝不会自己去做应用开发工具公司。” 这只是销售模式和团队不同。没人知道边界会画在哪里,但对于任何他们认为属于其核心射程的公司,他们都会施加巨大的压力,尽其所能地去抢占那部分利润或市场份额。

我只是觉得,在一个重磅模型刚刚发布的时间点来讨论这个,其实时机并不理想。因为就像我说的,模型发布是节点性的,我们总倾向于认为最新最强的那个会一统天下,但历史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

主持人:回到你的零和思维观点。那如果一定要你下个注,你认为哪种未来可能性更大?

Martin Casado:寡头垄断。我认为云服务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参照。模型背后的那些巨头公司,可以不计成本地补贴这些业务。想想 Google 的 Gemini,他们做这件事的商业逻辑,和一家独立公司是完全不同的。

你看看云计算是怎么发展的。还记得吗?AWS 当初占据了 70%-80% 的市场份额,没人觉得有谁能赶上。他们是绝对的市场开创者和领导者,其主导地位远超今天 Anthropic 的优势。但后来,微软和 Google 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拿下的巨大市场。” 他们基本上就是靠烧钱硬生生砸出了一条路,最终在云服务领域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Gemini 1.5 Pro 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模型。从性价比来看,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我认为它比 Anthropic 的更好。它是我目前默认使用的标准模型。

而且,永远不要低估 OpenAI。是他们拉开了这场盛宴的序幕。他们在代码模型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大动作了,所以他们王者归来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所以,综合考虑这些巨头玩家、他们背后的雄厚资本,以及模型可以被“蒸馏”这个技术事实,我猜测这个领域最终会走向寡头垄断。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判断。

赢家出现,需要两到三代的时间

主持人:那我的问题是,你认为投资“模型”本身,对风投机构来说是一门好生意吗?考虑到高昂的股权激励和它带来的稀释,以及这类业务本身对资本的稀释效应,这个商业模式似乎很难讲得通。

主持人:我们每周和 Roelof Botha (红杉资本合伙人) 还有 Jason Lemkin (SaaStr 创始人) 有一档节目,Roelof 说得很好,他认为随着向 AI 的转型,每个投资人都主动接受了在投资中承担更高风险的意愿。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当市场在扩张,行业领头羊通过品牌认知度就能赢

主持人:你认为价值会集中在一两个跨市场的巨头身上,还是每个细分市场都会有自己的霸主?比如语音领域的

主持人:在今天的投资中,你如何将这一点融入您的决策?

主持人:很多人看衰我们讨论的这些公司,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利润率。它们似乎只是给大模型导流的“二道贩子”。你认为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改变吗?这和所有伟大企业的成长路径都一样吗?比如 Uber 开始时利润率很差,现在就好多了。这是同样的情况吗?

创造技术的人,也在说它很危险

主持人:我对你如何看待 AI 安全和围绕模型的监管很感兴趣。Vinod Khosla(硅谷著名投资人)说我们必须把这项技术严格封锁起来,否则就像核机密泄露一样危险。然后 Marc Andreessen(a16z 创始人)出来说,去他的,不可能。你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看法?

主持人:我们现在显然看到了一种回归闭源、远离开源的趋势。你怎么看?

编程又变得有趣了,AI 几乎把编码带回了原点

主持人:你曾经相信 AI 领域的什么事,但现在不再相信了?我们谈了很多方面,我的心态在很多方面都改变了。

主持人:你认为它们是让 1 倍的工程师变成 10 倍,还是让 10 倍的工程师变成 100 倍?

编程又变得有趣了,AI 几乎把编码带回了原点

主持人:鉴于你提到的这些工具带来的开发效率变化,这对今天公司的护城河有什么影响?Fiverr 的 Micha 曾在这个节目上说,模仿一个产品的时间基本上被缩短到了零。这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防御性?

主持人:你认为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还像以前一样重要吗?您还会一直推荐它吗?还是说,在一个创作被更多人普及的世界里,情况变了?

主持人:它的社会影响呢?最糟糕的问题就是工作替代的问题。

搞什么 AGI,你就是 AGI

主持人:对你来说,同时相信 AGI(通用人工智能)将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又同时投资企业 SaaS,这是否矛盾?

主持人:你自己身上最喜欢的、对你的成功最有影响的特质是什么?

原文 | youtube.com/watch?v=v0-7wlTdGck

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

8月15–16日·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联网大厂&AI创业公司产品人齐聚

12 大专题,趋势洞察 × 实战拆解

扫码领取大会 PPT,抢占 AI 产品新红利

CSDN

CSDN

36 文章 4941 浏览次数 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