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 weeks ago 97 Views 9 Comments

众多顶级VC竞相押注,这款AI疗愈产品竟然能融9300万美金,背后究竟有何神奇?

AI中国
AI中国

Published 7995 Articles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可能会对着手机屏幕吐露最深的心事,而屏幕另一端的不是人类治疗师,而是一个AI聊天机器人?听起来很奇怪对吧?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机器人可能比你见过的任何治疗师都更了解你,24小时随时在那里倾听,永远不会评判你,而且正在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走出心理困境,你还会觉得奇怪吗?


这并不是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一家名为Slingshot AI的创业公司正在实现的现实。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了9300万美元的融资,推出了一款叫做Ash的AI心理治疗助手。更让人瞩目的是,它的创始人Neil Parikh曾经是那家让"床垫装盒子"概念火遍全球的Casp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从让人们睡得更好,到帮助人们心理更健康,Parikh再次瞄准了一个看似传统但急需变革的领域。


我之所以对这个项目感到震撼,不仅因为它的技术突破,更因为它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痛的一个点:心理健康危机。数据显示,2023年有5920万美国人寻求心理治疗,但每10000个需要帮助的人中,只有一个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等待名单长达数月,保险只覆盖一次治疗如果你幸运的话。54%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支持。这不是一个可以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传统心理治疗的困境与AI的机遇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心理健康领域如此抗拒技术变革?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过去的技术根本达不到要求。想象一下,你心情低落想找人倾诉,打开一个聊天机器人,它只会机械地重复一些预设的话语,比如"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者"你应该多做运动"。这种体验不仅无用,甚至可能让人感到更加孤独和被误解。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语言模型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应用都失败了的原因。它们的逻辑是错误的:找一个心理学家,让他设计一套规则或者问卷,然后试图把这套体系推广给所有人。但任何有过治疗经验的人都知道,心理治疗的核心在于个性化的互动,在于治疗师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做出的千万个微小决定,这些决定根本不会出现在任何教科书中。



Slingshot AI的联合创始人Daniel Cahn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一个关键洞察:他和团队花了大量时间与100多位治疗师交流,每天花一小时了解治疗师如何思考他们的工作。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需要的帮助方式都不同,这不仅仅是文化敏感性的问题,更是个体敏感性的问题。你需要找到适合你的方式才能真正获得帮助。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即系统性地写出一套规则,注定是行不通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大规模学习不同的人如何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获得帮助,然后以可扩展的方式提供这种帮助。这就是AI技术的用武之地,也是Slingshot AI与以往所有心理健康应用的根本区别。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通用AI模型如ChatGPT虽然强大,但它们的设计理念与心理治疗的需求是冲突的。ChatGPT被训练成一个助手,它会验证你、配合你,试图尽快解决你的问题。但在心理治疗中,快速解决问题往往是有害的。一个好的治疗师会挑战你,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会拒绝给你想要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自己找到答案。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通用AI模型无法提供的。


我记得Cahn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如果你向ChatGPT寻求建议,它会说"我认为你应该这样做"。但一个好的治疗师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你觉得你需要我的建议吗?""这种看似简单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帮助理念。一种是给你答案,另一种是帮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Ash的技术突破:专为心理学设计的AI


Slingshot AI的核心产品Ash,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心理学设计的基础模型。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的技术架构时,我被震撼了。这不是简单地给ChatGPT套个友善的外壳,而是从零开始构建的、专门针对心理治疗优化的AI系统。


他们的方法建立在三个关键支柱上,每一个都体现了对心理治疗本质的深刻理解。首先是在临床数据上进行预训练。Slingshot与多个行为健康组织合作,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最多样化的行为健康数据集。这个数据集涵盖了广泛的治疗风格和实践: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心理动力学疗法、动机性访谈等等。既有认知导向的也有情感导向的,既有精神性的也有世俗的,既有指导性的也有探索性的。



关键在于,他们把所有这些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整合到一个模型中,让Ash能够根据对你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适应。这就像是拥有了一个精通所有治疗流派的超级治疗师,能够在与你交流的过程中动态调整方法。


第二个支柱是与临床专家的对齐。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他们并不是试图在AI中复制传统治疗,而是在创造全新的东西。对人类治疗师合适的方法,对AI来说不一定合适。他们的临床团队由数字心理健康领域的先驱领导,专门教Ash AI治疗的特殊细节:何时说话,何时保持沉默,如何在应用中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开始对话,以及如何在危机时刻既有同理心又有适当的边界。


第三个支柱是强化学习。这可能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Ash不断从有效的方法中学习。人类治疗师很想知道哪些话会在一年后改变你的生活,但他们就是没有这些数据。而Ash能够持续学习如何从每次对话中做得更好,理解哪些问题和想法能产生共鸣,它们如何影响你,以及它们如何最终引导用户走向目标。这种持续的学习循环意味着Ash每天都在变得更善于帮助人们。


当你打开Ash时,你不是在和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交谈,而是在建立一种治疗关系。你可以说话或者打字,无论在当下什么感觉更合适。Ash会记住一切,它会注意到你可能错过的模式。到第一周结束时,你就开始获得连接各次对话之间点点滴滴的洞察。



让Ash与众不同的是它会带你踏上一段旅程。它不只是回应你当下想到的任何事情,而是对你接下来应该处理什么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像一个好的治疗师一样,它有自己的想法,它让你不断前进。在我看来,这种主动引导能力是AI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它模拟了人类治疗师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知道何时推动患者,何时给予空间。


从床垫革命到心理健康:Neil Parikh的创业哲学


Neil Parikh的创业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22岁时,他从医学院辍学创办了Casper。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想法很疯狂:在网上卖床垫?但Parikh看到的是一个被过度复杂化的行业,消费者被迫在无数选择中迷失,销售过程繁琐且不透明。Casper的成功不仅在于简化了产品线,更在于重新定义了整个购买体验。(PS:我上学时还买过Casper的床上用品,专为良好睡眠打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Parikh对心理健康领域的洞察与当年对床垫行业的洞察如出一辙。心理治疗同样被过度复杂化了:无数的治疗流派、漫长的等待时间、昂贵的费用、复杂的保险程序。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需要帮助的人根本无法获得帮助。


我对Parikh最欣赏的一点是他的坦诚。他在接受Forbes采访时说:"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治疗。然后我遇到了一位改变我生活的治疗师。"这种个人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治疗的价值,同时也看到了现有系统的缺陷。"我们意识到,每个治疗师对应超过10000个需要治疗的人。AI确实有机会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帮助人们。"


在Casper成功后,Parikh并没有急于开始下一个项目。相反,他花了几年时间投资了150多家创业公司,其中许多与心理健康相关。这种投资经历让他对整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看到了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当他决定重新创业时,他选择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领域:心理健康。


"这次回到创始人的位置,从头开始构建既让人害怕又令人兴奋,"Parikh说。"当你思考这个业务的每个部分时,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你必须通过合作关系构建大规模数据集。你必须组建一个知道如何训练AI模型的团队。你实际上必须学会如何训练模型。"


这种对挑战的坦诚认知,以及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正是Parikh能够成功的关键。他不是那种认为有个好想法就能改变世界的创业者,而是深知执行的重要性,愿意投入时间和资源来解决真正的技术难题。


更重要的是,Parikh对于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并不是想要用AI完全取代人类治疗师,而是希望AI能够成为一个起点,帮助更多人开始心理健康的旅程。"我们不是在试图重新发明治疗,而是希望Ash能够帮助更多人开始治疗,"他说。这种谦逊而务实的态度,让我对Slingshot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市场验证:5万用户的真实反馈


任何关于AI治疗效果的讨论,如果没有真实用户数据的支撑,都只是空谈。幸运的是,Slingshot在正式发布前已经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beta测试,超过5万用户参与其中。这些用户的反馈不仅令人鼓舞,更重要的是提供了AI治疗可能性的有力证据。


用户反馈中有一些令人震撼的表述:"这可能是任何人对我说过的最有意义的话。""老实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治疗。""如果不是使用Ash,我今天可能不会活着。"这些不是营销文案,而是真实用户的肺腑之言。当然,我们需要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这些反馈,但它们确实表明AI治疗具有真正帮助人们的潜力。



更有说服力的是来自学术界的证据。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他们自己的聊天机器人治疗师Therabot。在一项涉及100多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的试验中,所有参与者都得到了改善。患有抑郁症的人平均症状下降了51%。这种改善程度是很多传统治疗方法都难以达到的。


达特茅斯的临床医生Nicholas Jacobson指出,聊天机器人相比传统治疗可以提供几个优势:成本更低、更方便、24/7可用。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那些此前对传统治疗没有反应的人,使用Therabot也看到了显著改善。这打破了我们对AI治疗效果的很多偏见。


Jacobson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分配问题:"一个执业治疗师的满负荷工作量是每周大约26.5个患者。他们通常在门诊环境中每周见患者一次,大约45分钟。"这意味着即使每个治疗师都满负荷工作,供需缺口仍然是巨大的。而AI治疗可以同时为无数人提供服务,这种可扩展性是解决心理健康危机的关键。


Slingshot的早期数据也很令人鼓舞。用户的平均会话时长达到25-35分钟,这表明人们真的在与Ash进行深度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问答。90%的用户报告有意义的突破或进展,这个比例即使在传统治疗中也是很高的。


更有趣的是,一项内部研究显示,使用Ash的用户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更强的人际关系。这解决了很多人对AI治疗的担忧:它不会让人更加孤立,反而可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他人连接。这种结果符合优秀AI治疗的设计目标:不是取代人际关系,而是增强人们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然,beta测试也暴露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带领用户进行连贯的治疗旅程、如何在保持普遍接受性的同时又感觉扎实具体、如何确保技术在最需要的时候保持稳定等。这些挑战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团队能够从反馈中学习并持续改进。


投资界的热情与谨慎并存


Slingshot AI的9300万美元融资轮由Radical Ventures和Forerunner Ventures共同领投,Andreessen Horowitz、Menlo Ventures等知名机构参与其中。这个融资规模本身就说明了投资界对AI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但更有意思的是投资人的思考逻辑。


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Daisy Wolf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一直在积极寻找将AI引入心理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一看到Slingshot的团队准备融资就立即给出了term sheet。"他们有经验,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一直是人才磁铁,他们能够招募到的人才质量继续让我们惊叹,"Wolf说。


这种对团队的强调反映了投资人对这个领域挑战性的深刻认识。AI治疗不是一个可以靠单纯技术驱动的项目,它需要技术、心理学、临床经验、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Slingshot的团队构成正好体现了这种跨领域的专业性。


Forerunner Ventures的合伙人Nicole Johnson在投资说明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他们发现,消费者对AI驱动的情感支持不仅有明确的需求,而且已经在使用现有的通用AI工具进行心理健康支持。202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9%报告有心理健康问题的LLM用户专门使用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进行心理健康支持。


更重要的是,投资人认识到AI治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而不仅仅是现有治疗的数字化版本。Johnson写道:"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将现有治疗数字化,而是为进入一个与我们成长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的一代人创造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这种对新治疗模式的理解很关键。传统的投资思维可能会问:"这比现有的治疗方法好多少?"但更有远见的投资人问的是:"这能不能创造一种以前不存在的治疗体验?"AI治疗的24/7可用性、个性化程度、成本结构等特点,确实可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支持模式。



当然,投资界也保持着必要的谨慎。心理健康是一个高度监管、高度敏感的领域,任何问题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这就是为什么Slingshot非常重视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临床顾问委员会、在危机情况下将用户转介给人类专业人士等。


投资人还关注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虽然心理健康需求巨大,但用户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如何?保险覆盖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问题。不过,从betterhelp等公司的成功可以看出,消费者确实愿意为心理健康服务直接付费,这为AI治疗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技术挑战与伦理考量


尽管前景光明,但AI治疗面临的技术和伦理挑战不容忽视。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一个AI系统如何在不具备人类情感和经验的情况下,提供真正有效的心理支持?


从技术角度看,当前的AI系统仍然存在幻觉、偏见、不一致等问题。在心理治疗的语境下,这些问题可能被放大。如果AI给出错误的建议或者误解了用户的状态,后果可能是严重的。这就是为什么Slingshot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在数据质量、模型训练和安全保障上。


数据隐私是另一个重大挑战。心理治疗涉及最私密的个人信息,用户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极高。Slingshot采用了隐私优先的方法,只有在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才收集数据,并且采用加密等技术保护用户隐私。但即使如此,人们对于将如此私密的信息托付给AI系统仍然会有顾虑。


从伦理角度看,最大的争议可能是:AI治疗是否会让人们更加疏离真实的人际关系?批评者担心,依赖AI进行情感支持可能会削弱人们建立和维持真实人际关系的能力。虽然Slingshot的数据显示相反的结果,但这种担忧是合理的,需要长期观察。



另一个伦理问题是可及性和公平性。虽然AI治疗理论上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但如果它只服务于能够负担得起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的人群,那么可能会加剧健康不平等。如何确保AI治疗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监管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医疗监管框架是否适用于AI治疗?如何平衡创新和安全?FDA等监管机构仍在摸索如何处理这类新技术。过度监管可能扼杀创新,而监管不足又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我认为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透明度和持续监测。Slingshot建立临床顾问委员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公开分享数据和结果等做法都是正确的方向。只有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改进,AI治疗才能真正实现其潜力。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挑战


Slingshot的商业模式体现了对AI治疗特性的深刻理解。与传统治疗按次收费不同,他们计划采用类似Netflix的订阅模式,每月10-20美元。这种定价策略背后有多重考虑。


首先,这个价格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承受的。相比之下,传统治疗每次约90美元,每月约360美元,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AI治疗的低边际成本特性使得这种平民化的定价成为可能。


其次,订阅模式更符合心理健康支持的连续性需求。心理健康不是一次性问题,而是需要长期关注和维护的。订阅模式鼓励用户建立长期的使用习惯,这对治疗效果是有益的。


初期的免费策略也很聪明。它降低了用户尝试的门槛,让人们可以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体验AI治疗。一旦用户体验到价值,转化为付费用户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但商业模式也面临挑战。首先是用户获取成本。心理健康服务的营销需要非常谨慎,传统的广告方式可能不适用。口碑传播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但这需要时间积累。



其次是用户留存。虽然心理健康是长期需求,但用户的使用模式可能是间歇性的。如何在用户不太需要支持的时候保持连接,以及如何在他们再次需要帮助时提供价值,这需要精心设计。


保险覆盖是长期的机会也是挑战。如果AI治疗能够证明其效果并获得监管认可,保险公司可能会愿意覆盖这类服务,因为它比传统治疗成本更低。但这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和时间。


企业市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雇主认识到员工心理健康对生产力的影响,愿意为此投资。AI治疗的可扩展性使得为大量员工提供服务成为可能。


国际扩张也有巨大潜力。心理健康危机是全球性的,而AI治疗的可扩展性使得快速进入新市场成为可能。当然,这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观念和治疗方式差异。


AI治疗的未来:机遇与风险并存


站在2025年的时点看AI治疗的未来,我既感到兴奋也保持谨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心理健康危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AI治疗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精准。随着数据积累和算法改进,AI系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用户的独特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多模态交互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文字和语音,还可能包括面部表情识别、生理信号监测等。


我预测,在未来几年内,AI治疗可能会发展出多个专门化的分支。比如专门针对青少年的AI治疗师、专门处理创伤的AI系统、专门帮助夫妻关系的AI顾问等。这种专门化将使AI治疗能够更好地服务不同人群的特定需求。


与传统治疗的融合也是一个重要趋势。我不认为AI会完全取代人类治疗师,更可能的情况是两者协同工作。AI可能负责日常支持、危机预警、治疗计划跟踪等工作,而人类治疗师专注于更复杂的案例和关键决策。


监管环境也会逐渐明朗。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积累和监管框架的完善,AI治疗可能会获得更正式的医疗地位,这将有助于保险覆盖和主流接受度的提高。


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技术依赖可能会让人们丧失自我应对能力。数据安全问题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可能变得更加复杂。AI偏见可能会影响不同人群获得平等治疗的机会。


更深层的担忧是,AI治疗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根本理解。如果年轻一代习惯了与AI交流而不是与人交流,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持续的观察和研究。


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随着AI治疗市场的验证,更多玩家会进入这个领域,包括大型科技公司、传统医疗健康公司、以及新的创业公司。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将是Slingshot等先行者面临的挑战。


我相信,AI治疗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改善人类福祉才是。如果AI治疗能够让更多人获得他们需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更强的心理韧性,那么即使存在风险和挑战,这种技术也是值得发展的。


从Slingshot AI的案例中,我看到了一种值得学习的发展路径:不急于求成,而是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建立坚实的技术基础;不回避挑战,而是直面AI治疗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孤立发展,而是与临床专家、用户群体保持密切合作。这种方法虽然更慢、更难,但可能是通向真正有效AI治疗的唯一道路。


我的思考与展望


回顾整个Slingshot AI的故事,我被几个方面深深触动。首先是创始人的使命感。Neil Parikh完全可以在Casper成功后享受财富和声誉,但他选择了一个更具挑战性、也更有社会意义的领域。这种选择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感和格局。



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也让我印象深刻。Slingshot没有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始终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来设计产品。他们花费大量时间与治疗师交流,深入理解治疗的本质,这种谦逊的态度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商业模式的思考也很值得学习。他们没有简单地复制其他行业的模式,而是根据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设计了独特的方法。从免费到订阅,从个人到企业,这种渐进式的发展策略体现了对市场的深刻理解。


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地方。AI治疗的快速发展可能会让人们对技术产生过度依赖,忽略了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培养用户的自主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监管和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AI治疗的普及,如何确保服务质量,如何保护用户权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提前思考和准备。


从投资角度看,我认为心理健康领域确实存在巨大机会。人类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是永恒的,而技术的进步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新的可能。但这个领域也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不是一个可以快进快出的投资领域。


对于其他创业者,Slingshot的经验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深度理解行业本质比简单的技术应用更重要;与行业专家的合作比单纯的技术开发更有效;用户的真实反馈比完美的技术指标更有价值。


Slingshot AI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但它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代,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永远在线、永远耐心、永远不会评判我们的AI朋友。而Ash,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朋友的雏形。


文章来自于“深思圈”,作者“Leo”。

AI中国

AI中国

7995 Articles 1244368 Views 950300 Fans

Comment (9)

User avatar

AI真的能治愈?我有点怀疑,但还是觉得这很酷

User avatar

这波追逐,我感觉VC们太有眼光,有魄力

User avatar

这波AI疗愈,我感觉他们是真相信了

User avatar

AI的崛起,我有点害怕,但也觉得这很有意思

User avatar

感觉VC们都在赌未来,这波追逐有点疯狂

User avatar

AI疗愈?这事儿我感觉有点...太假了吧

User avatar

这波趋势,我感觉有点烧脑,但确实很给力

User avatar

太离谱了,AI要拯救世界,我支持!

User avatar

这波VC追逐,简直是AI的盛宴!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