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一年的技术岗位工作和实习尝试之后,今年 5 月从普渡大学毕业的 Mishra 却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录用通知。
今年 21 岁的 Mishra 回忆起自己一直听到的那些“经验之谈”:只要学会编程、认真学习并拿下计算机科学学位,起薪就能轻松达到六位数。这些诱人的许诺促使 Mishra 在小学时就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网站,在高中时学习了高级计算机课程,并在大学期间主修计算机科学。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可能要去烤肉店工作。
Mishra 今年夏天在 TikTok 上发了一段“somebody pls hire me”的视频,提到“我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生,可唯一一家打电话通知我面试的是 Chipotle 墨西哥烤肉店”。自发布以来,该视频观看次数已经超过 14.7 万次。
Mishra 最终未能得到在 Chipotle 制作墨西哥卷饼的工作,她后来申请了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销售职位,将于本月入职。
自 2010 年代初以来,众多亿万富豪、科技高管甚至是美国总统都在鼓励年轻人学习编程,他们认为这些技术性技能将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就业前景与薪资待遇。科技企业也承诺向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可观的报酬加各种福利。
2012 年,微软公司高管 Brad Smith 发起一项旨在推动更多高中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合办活动,并表示“相关岗位的起薪通常超过 10 万美元”,再加上 1.5 万美元的招聘资金和价值 5 万美元的股票奖励。
种种经济激励加上参与热门应用程序开发的机会,迅速推动了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编程乃至算法等研究方向的蓬勃发展。根据计算研究协会(简称 CRA,一家每年从约 200 所大学收集数据的非营利性组织)的统计,去年美国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本科生人数年超过 17 万,达到 2014 年的两倍有余。
但如今,随着能够快速生成海量计算机代码的 AI 编程工具全面普及,再加上亚马逊、英特尔、Meta、微软等厂商纷纷裁员,这个多年来一直被科技领袖们奉为年轻人理想去向的领域逐渐黯淡了下去。这一突然转变打乱了不少计算机专业应届生们的求职梦想,迫使他们不得不四处寻找其他工作。
人工智能冲击,美国 CS 毕业生,失业创新高
2025 年以来,美国 IT 就业持续疲软。美国劳工统计局(BLS)下调了 5 月和 6 月的新增岗位数据,暗示 7 月岗位仍将萎缩。虽然上月整体就业增长持平,但 5 月和 6 月的实际新增岗位远低于预期:5 月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下调 12.5 万个,仅为 1.9 万个;6 月新增就业岗位更须下调 13.3 万个,意味着统计局之前的判断已经乐观到离谱的程度,实际新增数字仅为 1.4 万个。
IT 咨询公司 Janco 也直呼:“任何组织都无法接受如此大规模的调整。”更“扎心”的是,根据最新修订数据,今年至今 IT 就业市场的总岗位数量已经减少了 2.65 万个,这还不包括 5 月数据下调对应的 4300 个岗位、6 月数据下调对应的 7800 个岗位以及 7 月报告的 1.03 万岗位缩减。
作为参考,2024 年同期的岗位缩减数量为 6200 个,今年多减少了 2.03 万个,可以说 2025 上半年已经成为裁员比例最高的时段。
今年以来 IT 就业市场岗位缩减数量与 2024 年的比较结果。
报告发布后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即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 Erika McEntarfer,并指控统计局操控数据,试图抹黑其执政表现。
Janco 长期以来依赖劳工统计局数据发布 IT 行业月度就业报告。在此背景下,Janco 指出,最新数据显示 6 月 IT 行业失业率达到 5.5%,远高于全国平均的 4.2%。
与此同时,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在 22 至 27 岁的大学毕业生当中,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失业率最高,分别为 6.1% 及 7.5%。这一数字比近期生物学及艺术史专业毕业生的失业率(仅为 3%)高出一倍有余。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计算机科学教育与劳动力发展项目主任 Jeff Forbes 评论称,“我感觉非常担心。三、四年前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生们至少还能去争取顶尖大厂的录取通知,但如今的他们却连找份工作都很困难。”
在回应《纽约时报》的提问时,来自马里兰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州立大学以及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私立高效的 150 多名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先后申请了数百甚至上千家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的技术职位。
申请过程往往非常艰难。科技企业会要求求职者完成在线编程能力评估,表现优秀的求职者还需要参加现场编程测试和面试。而且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提到,他们长达数月的求职之旅经常以极度失望告终,更夸张的是公司甚至对部分人完全不理不睬。
面对糟糕的局面,有人指责科技行业,认为是种种误导让学生们对职业前景做出了南辕北辙的估计;另一些人则用“惨淡”、“沮丧”和“令人心碎”形容自己的求职经历。
25 岁的 Zach Taylor 就是其中之一。他于 2019 年就读于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而且在高中时期就表现出编写电子游戏程序的兴趣。在上学那会,科技行业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似乎相当不少。
但 Taylor 表示,自 2023 年毕业以来,他已经先后申请了 5762 个技术职位。凭借勤奋努力,他参加了 13 次面试,但最终也没能得到全职岗位的录取资格。
他还补充称,这段求职时光是“我人生中最令人沮丧的经历之一。”
他说,去年他获得软件工程实习岗的那家电子公司最终也没录用他。今年他不得不申请麦当劳的工作以补贴家用,但却因“缺乏经验”而遭拒绝。之后他搬回了俄勒冈州舍伍德的老家,目前正在领取失业救济金。Taylor 表示“很难继续坚持申请工作岗位”,并补充说自己正在开发个人软件项目,希望能在未来求职时增强自己的技术说服力。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们压力尤其夸张,因为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正在拥抱 AI 编程助手,因此整体市场对于初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开始迅速萎缩。这种趋势在旧金山市中心尤其明显,像 CodeRabbit 这样的 AI 工具广告牌上明显宣称其代码调试速度比人类更快、质量比人类更高。
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高级经济学家 Matthew Martin 表示,“目前,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最可能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入门级职务。”
计算研究协会执行董事 Tracy Camp 表示,今年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受到的打击可能尤其重要,因为许多大学才刚刚开始培训学生熟悉 AI 编程工具,而这正是科技企业最重视的热门技能。
部分毕业生表示,他们感觉自己陷入了 AI 的“恶性循环”。许多求职者开始使用 Simplify 这类专业 AI 工具,根据特定职位定制简历并自动填写申请表,借此加快自己的申请速度。但与此同时,面对雪片般飞来的求职申请,企业则使用 AI 系统自动扫描简历并批量淘汰候选人。
为了脱颖而出,最近刚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克拉克大学毕业的数据科学应届生 Audrey Roller 表示,她在求职申请中强调了自己的个人特质,比如很强的创造力。求职申请完全由她亲自撰写,没有借助聊天机器人。但她回忆称,最近在申请了一份工作之后,三分钟就收到了拒绝邮件。
今年 22 岁的 Roller 表示,“有些公司正在用 AI 筛选候选人,招聘流程已经很少涉及人为因素。感觉到算法决定自己的去留时,我真的很难继续坚持申请。”
宁愿失业,也不想被,“AI 面试机器人”侮辱
“现在找工作让人感到极度泄气和精神枯竭,承受那种额外的侮辱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一位求职者表示。她已经找工作三个月了,“刚开始还挺正常……但到了面试的实际环节,情况就变得有些怪异。”她回忆道,“几分钟后我就觉得,‘我不喜欢这个,太糟糕了。’”
和以上这位求职者不同,Reddit 网友 Balgair 分享了另一番感受:“我只做过一次这样的 AI 面试,就一次。做完之后感觉糟透了,发誓再也不碰了。”他说,面试本身并不算糟糕,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是 AI。
“只是当我结束后才意识到,我竟然对着一台电脑讲了大约 45 分钟。结果呢?我又要被公司“鬼魂”似的甩掉(我的确被甩了),这 45 分钟再也回不来了。那本可以用来申请其他职位、做饭、睡觉、锻炼或者陪伴家人的时间,却被我白白浪费在对着机器人‘说话’上,真是傻到家了。”
64 岁的 Borchardt 则连一次 AI 面试都无法忍受。当机器人面试官只是简单地浏览她的简历,要求她重复在每家公司的工作经历时,情况就急转直下。面试过程冷漠无情,令人恼火,不到 10 分钟她就结束了面试。 “大概问了第三个问题之后,我就想,‘我完了。’然后就点击了退出,”她说。
“我才不会坐在这里跟一台机器说话 30 分钟……如果 HR 连跟我聊聊的时间都抽不出来,我才不想在这家公司工作。”
一些求职者的体验糟糕到发誓不再接受 AI 面试。还有一些人表示,被 AI 面试让他们感到被轻视,宁愿放弃潜在的工作机会,因为如果连人类主管都不愿花时间面试,说明公司的文化不佳。
宁可无家可归或出卖自己,也不愿在整个求职面试中被人工智能评估,从而丧失尊严。然而,我们正在走向这样的未来。被 OpenAI(及其合作公司)打分,被 OpenAI 扫描虹膜。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并且还有人表示,这中间还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和被“标记”的问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在这个体系里,浪费申请者时间是次要的,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求职者自愿将个人信息交给中间的 AI 面试服务公司及背后的 AI 模型供应商(如 OpenAI),这些信息随后被卖给你申请的公司,暴露你申请过哪些企业、申请了多少家,以及面试表现。使用这些高级服务的公司可能据此筛选你、暗中封杀你,或者压低薪资。
而因为从未与真人交流过,求职者根本无法得知 AI 的“不合格”标签是否已经毁掉了他们未来的求职机会。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则持跟网友相反的观点:AI 面试帮助招聘经理节省了初轮面试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候选人进行深入交流。
AI 面试官只是近年来招聘流程被先进技术颠覆的最新变化。随着人力资源团队规模缩减,招聘经理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的申请者,开始利用 AI 筛选顶尖候选人、安排面试并自动发送下一步通知。
AI 面试官对中层管理者来说无疑是福音,但对求职者而言,却成了找工作的又一道难关。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8/04/it_job_market_july/?td=rt-4a
https://www.nytimes.com/2025/08/10/technology/coding-ai-jobs-students.html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315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前线”,编译:核子可乐、Tina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