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测 6小时前 136 浏览次数 0 评论

想干翻戴森的徕芬,被测评搞破防了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发布了 787 文章

文 | 沥金

徕芬创始人,又双叒叕“惹祸”了。

这两天,徕芬老板叶洪新在微博上发文,针对某自媒体博主发布的徕芬和飞科剃须刀产品对比测评,公开指责其收钱办事,并称涉及与公司前员工的恩怨。

靠营销出圈,本就格外关注各类测评视频;再加上当前吹风机市场辉煌不再、电动牙刷被竞争对手按在地上摩擦,全力押宝剃须刀的徕芬,很难控制自己看到产品不如飞科时能不破防。

这一年来,徕芬的口碑似乎急速下转。

2024年12月,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2025年3月,徕芬吹风机因安全指标不达标被市监局点名;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平台,大量用户吐槽产品质量问题。

而目前开发的三个个护品类,吹风机“致敬”戴森、牙刷包装“复刻”苹果、剃须刀“撞脸”松下,均引发了大量舆情关注。

人民网深圳舆情部发布的文章显示,2025年以来,关于徕芬的网络讨论中,负面敏感信息占比21.28%,正面信息仅占1.63%,其余主要为中性信息。

电动剃须刀,如何就成了徕芬的救命稻草?

徕芬,又该如何逃脱“丢不掉复制键”的调侃,打赢这场舆论翻身仗?

徕芬平替 围攻戴森平替

徕芬吹风机,好像走到增长尽头了。

2021年,徕芬耗费千万元在各平台投放其首场产品发布会的内容切片,发布会上,创始人叶洪新反复强调徕芬、戴森在电机转速、产品售价上的对比。

这场声势浩大的营销在当年一举成功,直接将品牌销售额推到了1亿元,投资回报比高达10倍。

2022年,叶洪新与著名消费投资人王岑的一段对话在抖音爆火,视频里,叶洪新直言,徕芬比戴森体积更小、噪音更低,但价格只有戴森的五分之一。

这条视频播放量超2亿,大力助推徕芬成为吹风机头部品牌。

与此同时,靠紧捆戴森的营销打法,徕芬持续通过视频内容种草、明星达人带货等形式,将“戴森平替”、“技术普惠”的风吹到了大量消费者心中。

2021年到2023年,徕芬销售额激增,从1.5亿,到15亿,再到30亿。

但这个亮眼战绩,似乎从2024年开始就不再延续,到了2025年则更加严峻。

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吹风机品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28.4%,300元以下吹风机份额占比77%,销售量同比增速高达76.8%。

2025年618大促,吹风机市场呈现“量增额减”态势,零售量同比增长6.1%的同时,零售额同比下降8.9%,2000元以上及300元以下价格段销售额占比高于同期,300-1000元价格段的份额受到挤压。

显然,当前吹风机市场面临市场饱和、价格下探的问题,主要产品价格处于300-1000元区间范围的徕芬,有点扛不住“徕芬平替”们的攻击了。

一方面,小家电品类研发上限很明显,吹风机也就吹风和加热两个核心功能,顶破天再加一个护发养发;另一方面,高速电机已不再是研发攻克壁垒,成本价已经下探到几十元。

那么徕芬吹风机主打的“高速”,低价格段产品也能做到了;外观不用说,能有一个戴森平替,就能有千千万万个徕芬平替。

于是,在平替们的“围殴”之下,想要续写增长神话的徕芬,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品类上。

打不赢竞争对手,走不出复制粘贴

徕芬试图围绕核心电机技术创建商业帝国,但结果不尽人意。

2023年10月,徕芬首创扫振一体概念,推出售价299元的电动牙刷。

彼时,国内电动牙刷市场已是一片红海,usmile、飞利浦领跑行业,想要挤入市场,势必要付出一点代价。

徕芬沿用了品牌吹风机营销战略,在宣传推广上不吝成本大投特投。

如此大规模宣传下,徕芬电动牙刷名号打响,上市首月销售额便超4000万元,2024年618期间,更是包揽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的销售冠军,将usmile甩在身后。

但好景不长,2025年618天猫电动牙刷销量榜上,徕芬的排名悄然下滑到了第五,usmile重回榜首。

据徕芬前员工向媒体透露,2024年全年,徕芬牙刷产品线净亏损8000万,且当年品牌整体营收仅为40亿,远远未达到叶洪新的期望,他本认为在电动牙刷上市后公司营收规模能达60亿元。

徕芬为何打不过usmile?

一方面,平台流量红利消退,饱和式轰炸推广成效变低、成本暴增,导致徕芬营销费用一增再增,利润空间一降再降。

另一方面,徕芬的投放人群有问题。

久谦中台数据显示,徕芬复刻了吹风机时期的投放路径,面向青年人进行轰炸式投放;usmile的核心投放对象则为妈妈群体。

青年人群体,在这几年间早已被电动牙刷的广告轰炸了无数次,且用户心智成熟,对这类人群反复投放,可谓吃力不讨好;妈妈群体就不一样了,有钱、舍得,且需要:儿童牙齿健康问题在早年间关注度尚低,市场空间极大。

8月17日,叶洪新发布的信息印证了这一点,“299元的售价我们只有不到40%的毛利,被70%左右毛利的对手按在地上摩擦。(我们认输了)”。

认输的徕芬,转头押宝电动剃须刀。

2025年5月,徕芬推出两款剃须刀,叶洪新称其前后打磨四年,倾注了大量心血,是徕芬的巅峰之作。

但产品上市至今,市场反馈不佳,毕竟剃须刀产品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行业品牌数量众多,竞争压力巨大,用户核心关注点在于剃净度,按照测评结果来看,徕芬与价格更低的竞品差距并不显著。

按目前来看,徕芬的电动剃须刀之路困难重重。

老板爱上网,品牌需警惕

徕芬这个品牌与叶洪新个人绑定太深了,而品牌和个人绑定太深并非好事。

他过于频繁的个人发言,对于品牌来说有点太危险。

吹风机的一炮而红离不开他在各种场合绑定戴森进行比较的发言,在此之后,对于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他也屡次通过个人发言抨击竞品,以此宣传产品。

而他在社交平台的公开争吵,引发了品牌的公关危机,且一些他在直播间心直口快的发言,也经常被竞争对手剪辑后以虚假宣传之名投诉至市监局,使品牌迫不得已,花大量营销费用应对。

他又太执着于证明自己。

他曾表明自己不配和戴森的人讲话,或许因此,他急于摆脱徕芬的“戴森”标签,重心放在了研发新产品上,新产品的包装设计等却又被指模仿苹果、松下,陷入新的模仿舆论。

成也发言,败也发言,但毕竟叶洪新不是马斯克,徕芬不是特斯拉--产品实力远还没有硬到销量不会受发言人引起的舆论影响。

也许当下对于叶洪新来说,离开社交平台、回归决策本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毕竟真正的产品竞争力,从来不来自直播间。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787 文章 107557 浏览次数 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