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3 months ago 170 Views 11 Comments

2025年关于医疗+AI的最新思考(1)

AI中国
AI中国

Published 7909 Articles


1、医疗+AI最近很火,二级市场主题的力量很大。但这不是第一次,从2014年开始的互联网医疗+AI(当时叫“大数据”),2017年的AI+影像诊断,2021年的数字疗法+AI,到现在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医疗AI,这至少是第四次AI医疗故事。第四次的主要不同是大语言模型

2、AI+医疗健康的全景,其实主要包括【价值链】和【临床链】两部分,前者是围绕药企的研发、临床试验、准入上市、市场/销售的价值链展开; 后者是围绕临床流程中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管理)展开。

3、价值链中,AI的最大的价值创造来自于研发(临床前),而不是临床试验。AI对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改进比较有限(从成本、时间、风险角度,AI只能做边际优化(临床方案设计、患者招募筛选),而不是底层变革,除非临床试验的范式全部的跃迁式变革(例如跳过人体试验),否则不会变化)。

4、药物研发端的AIDD,本质上和医疗关系不大,主要是【AI+科研】逻辑。(晶泰科技的最大订单不是来自药企,而是新材料)。  目前alphafold能做的是输入氨基酸序列,输出蛋白质三维结构,但是从结构到功效的链路(构效关系),并不能由AI完全独立完成,主要还是起到辅助筛选优化的作用。【药物发现阶段的生物学机制探索不能脱离实验】,实验带来:“数据生成”,“验证假设”和“发现新现象”,AI是“数据处理”, “模式识别”,“知识整合” 和 “预测判断”,两者互补,而不是替代‍‍‍

5、如果AI+药物研发成为行业普遍范式,新药可能会加速出现,但药物市场规模不会同比例增加(单个创新药的峰值销售会变低),因为决定药物规模的不仅仅是C端患者需求,更是集中支付方(在中国是医保)的支付能力,支付能力不大幅提升,市场规模不会快速增加。 支付能力的本质,是一个社会或国家认为人“维护成本”应该占多大比重。 就像每天打扫屋子,花20分钟可能就可以达到满足居住要求的整洁度,但要不要花更多时间?如果花两个小时,用最贵的吸尘器,肯定可以打扫更干净,但会不会这样支出时间预算?  医疗本质也是如此,中国医疗开支占GDP7%,印尼3%,美国17%,欧洲大部分国家10%,如果价值取向不变,这就是规模上限‍‍‍‍‍‍

6、【临床链】关键环节主要是诊断和治疗(预防、筛查、康复也重要,但仍然比较边缘,以后再展开分析),诊断主要基于文本(主诉)、数字(检验结果)、图像(病理、影像),治疗主要是用药(基于信息的决策)+手术(脑(手术方案规划)、眼(影像整合,手术导航)、手(机械臂和辅助手具)‍‍‍

7、诊断环节,医保局明确了,使用AI可以,但不能增项收费。  治疗环节,用药方案AI增项收费很难(之前IBM watson的试验已经证伪),CDSS商业化也不算成功。 手术,由于整合了手术机器人(硬件设备),商业模式相对完善,部分地区医保局也给了支持。 

8、诊断和治疗环节商业化困难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支付体系的支持(没有收费目录或医保不报销),【根本原因】是【AI没有达到替代水平的阈值】。  这个阈值就是,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真实准确度达到【AI企业能承担误诊责任】的水平,就像自动驾驶情境下,车企能承担事故责任,这就达到了必要条件。  第二就是顶层决策者是否有压力被倒逼使用AI(医保支付的压力,医生供给不足的压力),压力够不够强烈。 第三,临床端医生的抵触如何化为支持(让一部分能+AI的医生获益更大),临床端有足够的KOL支持,才能真正在医疗场景推广。

9、整个医疗体系中成本占比最大的不是药物、不是医疗器械、而是人(医生),医院运营成本中60%以上是人力成本,中国、美国都是如此。 在医疗干预的过程中,药物是通过【化学、生物学】效应发挥作用,不是AI从信息层面直接可以替代的。 器械是通过【物理(物理因子、结构、材料)】发挥作用,也是物质层面,不是AI直接能替代的。  而医生(简化为内科和外科),内科医生更多是【知识信息工作者】,输入的是信息(主诉、检验、影像),输出的也是信息(处方、医嘱),全服务流程的主要载体是【信息】,从原理上最容易被AI渗透(或替代),外科医生除了【信息知识】,还需要操作真实物理设备,进行真实的物理操作(手术切开、干预、缝合),比纯粹AI多了“具身智能”的挑战,原理上更难被当前基于LLM的AI取代。  中国的药物市场2万亿,器械1万亿,而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人力成本至少有3万亿,这其中基层医生和内科医生的服务,是存在AI渗透和替代的空间的,这部分对应的价值至少大几千亿到万亿水平——这才是大语言模型的AI医疗最大的价值方向。(虽然也是最困难的,正如上述第8条所说)

10、中国当前,2万亿规模的药品行业已经进行了10批集采,1万亿规模器械带量采购也从2020年开始进行了5年,至少3万亿以上的“医疗服务”,会不会集采,怎么集采? 答案或许就是AI。

AI中国

AI中国

7909 Articles 1223251 Views 950300 Fans

评论 (11)

用户头像

AI医疗又来啦,这次感觉更不一样!

用户头像

感觉AI医疗,它在用一种算法的精准,掩盖了人类的复杂性,有点怪

用户头像

这波AI医疗,我感觉是人类对未来的绝望,有点悲观

用户头像

感觉AI医疗,它在用一种冰冷的逻辑,取代了人类的温度,有点冷

用户头像

这波AI医疗,我感觉是人类对科技的过度信任,有点危险

用户头像

感觉AI医疗,它其实是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否定,有点可笑

用户头像

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但总觉得它在模仿,而不是真正理解

用户头像

感觉AI医疗,它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对“健康”的定义,有点诡异

用户头像

这波AI医疗,我感觉是某种程序化的迷局,有点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

用户头像

真TM有点意思,感觉人类医生要被AI取代了,有点发自内心的恐惧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