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连锁”在抖音用一条团购链接就能瞬间串起上千家零散小店,看上去像本地生活的终局武器;但 30 多个失败案例提醒我们:流量可以云端分发,服务却必须地面交付。低频非标、门店飞单、合规红线、补贴退潮——每一环都可能让这场数字连锁狂欢瞬间散场。谁能做、谁做不好、问题在哪?一文拆给你看。

抖音本地生活的中心化流量分发方式,加速了「云连锁」的发展。
和真连锁不同的是,「云连锁」简单来说,在相同的品类中,将线下不同的实体门店组建形成一个线上的品牌。门店和品牌之间更多的是线上流量合作关系,品牌对门店的管控能力也比较弱,飞单和客诉高发。
这是云连锁1.0的阶段。
在2.0时期,1.0时期拿到结果的云连锁品牌,开始对线下的实体门店进行改造:
一方面为了满足平台合规性,开始增加统一品牌门头;另外一方面,品牌开始将自己供应链的产品铺货到门店,想深度参与门店经营,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渠道。
但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用「云连锁」的方式来做,哪些行业可以成为「云连锁」,它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这次在武汉和上海的线下沙龙,我也会深度分享云连锁0~1会踩哪些坑。
1. 哪些行业可以做「云连锁」,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云连锁」通常建立在这个行业是低频非刚需性基础之上。

这个行业有明显的特征,单个门店能自成体系,对供应链依靠不牢固。
例如美业、大健康、汽车服务、家政等都出过头部云连锁。每个门店的老板都有自己的获客渠道,也有自己的供应链渠道,但线上获客能力不太具备,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开始加入线上品牌。
1.0阶段,由于缺乏竞争,加上平台规则不完善,有一大批「云连锁」品牌拿到结果。
但2.0阶段,品牌对门店争夺加剧,对参与云连锁的品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只是1.0阶段的流量获取。
3.0的阶段,平台合规性加强,传统的云连锁模式由抖音共管接棒。同时随着全国性竞争的加剧,区域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2. 怎样判断自己的行业适不适合做云连锁
有两个标准。
第1,低频非刚需
低频需求,意味着门店能自成一个体系,对供应链依赖弱。
一个高频需求,需要足够的供应链体系来支持。例如蜜雪冰城或者海底捞都是为了满足用户刚性需求,单个门店就需要对品牌依赖度非常高。如果没有品牌的供应链支撑,或者说门店离开了供应链,结局通常会倒闭。
而低频需求下,用户需求中所涉及到的产品,门店是有时间不断筛选更合适的产品给用户的。门店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会更弱,或者说没有依赖。

线下门店获客方式
如果是低频刚需性的行业,单个门店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对线上化的品牌运营依赖度会很弱。即便你将刚需性行业组建成一个云连锁体系,维护成本会很高。因为门店做线上流量运营更多的是为了拉新,而不是在线上持续经营。
例如加油站,就属于低频刚需的行业。
即便有资源能上线云连锁品牌,而且有能力用通品连接不同的加油站。但油站对线上的流量定位,就属于拉新,让周围的3~5公里的人群知道有加油站,推广一段时间后,油站会主动要求下架产品不再推广。
所以这些品类做云连锁意味着品牌和门店难以持续深度稳定合作,品牌要思考业务的盈利方式,大概率你是难以参与门店后续的持续经营。
第2,有升单的可能性
门店主要通过升单模式赚后面的钱,而线上团单可以给「云连锁」品牌更多的分成。例如大健康、健身等赛道,都带有很强的升单逻辑。
正如我昨晚对业务的思考,基于抖音的是获客能力的连锁模式。从流量入手,是体系的入口,也是最容易实现连锁化的方式。
3. 谁可以做「云连锁」
做「云连锁」通常有3种角色:
第1,有供应链的品牌方。
第2,渠道方,有一批可控的门店。
第3,服务商,会运营流量。
每个身份对于能力要求不一样,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

「云连锁」1.0的阶段,其主导的更多属于服务商。
服务商对流量非常敏感,能借助本地生活的趋势快速拓展一批线下门店。本质上打的还是信息差,门店渴望线上流量,但又不懂得如何运营,所以会主动加入云连锁,期待效果。
对于服务商来说,无论是门店还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力度都很弱。通常赚到的只是线上带来订单核销分成或者对门店的服务费。
2.0阶段,有供应链能力的品牌方和渠道方开始下场做品牌云连锁。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特别是有供应链能力的品牌方,如果自己再不做,自己的存量供应链就会受到其他品牌方的挤压。
即便是为了战略选择,也需要加入这场「云连锁」的游戏。
有供应链能力的品牌方通常会和渠道商或者服务商合作,一方面利用现有的门店资源,另外一方面使用服务商的线上推广能力,加快自己的产品推广。
相同的是,如果是渠道商下场,会拿着自己的门店资源,和有实力的供应链品牌进行合作。
如今,单店体系开始入局,期望借助云连锁模式扩展自己的门店,有机会更充满不确定性。
4. 「云连锁」的困境
之前在中心化与多点分布,本地生活品牌逻辑图谱与云连锁的下一步我在这篇文章中这样说道:
「云连锁其实是借助成熟的单店模型,用流量来交付结果。他们没有走过连锁品牌的区域模型、供应链模型和品牌模型的路。在流量上拿到的结果,接下来也需要为区域模型、供应链模型和品牌模型的打造补课。」
如果你只是帮门店做线上化流量交付,除非你能通过流量做持续支撑。当流量获取效果不达预期的时候,门店可控性也就会大大减弱。门店服务不标准化,客诉问题随之而来,飞单愈加频繁。
一切都会往向下发展。
同时随着平台规则的不断完善,整个云连锁的运营规则也愈发成熟,前面阶段拿到结果的品牌,开始出现了规则不适应。
云连锁是特定阶段的商业模式,这场商业模式以流量作为开始,也会因为流量结束。而一个云连锁品牌,不深度参与门店经营,也难以拿到结果。
如今,这场「游戏」进入了淘汰赛。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陈罡Pro】,微信公众号:【陈罡Pro】,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