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骤降,老板只想听三个字:怎么办?别再做PPT里那些环比同比的“念经”,学会用四步经营分析快刀斩乱麻:先判定是真·寒冬还是需求转移,再砍掉积货、停掉低效渠道、释放费用;接着算清低价弹性、低转高路径,最后集中资源押爆款。一套模板,直接把下滑曲线拉成增长箭头。

做经营分析,最怕面对:收入下滑,收入目标达不成的问题。
- 此时老板、业务都非常焦虑,只想听“该怎么做!”
- 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结果,但有人就只喊“大环境不好!”
- 收入下降会导致利润下滑,库存积压一系列问题
快刀斩乱麻!此时,千万别继续:本月同比、本月环比、今年同比、今年环比、时间进度比……念经念下去,要直击问题要害才行。
📖 一、判断宏观环境
大环境到底好不好,是有固定方法的(背下来!)
1、我司所有产品,在所有区域,所有客户均下跌
2、降价/上新/推广,已无法拉回业绩,持续下跌
3、行业龙头+对标竞品,同样下跌(可能下跌深浅不一)
符合这三种情况,是真的大环境不好!此时,经营分析报告,应进一步分析:
1、哪些商品积压最严重→ 建议赶紧处理
2、哪些渠道投产比超低→ 先停了再说
3、计算没产出的费用还剩多少→ 释放资源

好钢用到刀刃上才能突围。反而,如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堵住那些叽叽歪歪的说法,聚焦如何解决问题。
📖 二、寻找增长机会
其实,很多企业其实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常见的组合是:
- 我司仅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下跌
- 高价格的产品卖不动,低价格的仍有增长
- 同业仍有新推出爆款产品,老款式卖不动
- 部分客户仍然有刚需,打折能吸引边缘客户
此时,就说明:市场需求转移了,需要适合当前形势的新产品/新营销方式,应积极调整做法。标杆分析显得格外重要!针对硕果仅存的亮点,一定要先分析:是否是低价带来的增长。
此时,作为经营分析,可以进一步看:
- 打折VS 销量,弹性有多少?
- 市面流行的低价款,有哪些核心功能?
- 仅保留核心功能,能砍多少成本?
- 有没有低转高可能性?
- 如果有,能转高的客户画像是什么?

因为低价竞争,从来都不是打折这么简单,盲目打折只会让毛利锐减,拖垮利润指标。要低价竞争,一般都伴随:压缩成本,保住毛利率,设置低转高措施修复利润。作为经营分析,看数据,提建议都不能鲁莽,思考周全了再提。
📖 三、挖掘潜力方向
有可能,存在低转高机会,那么就可以对低转高的用户作进一步分析:
- 该类型客户从哪些渠道获得,在哪里活跃度高
- 该类型客户消费了XX次以后,体验高价产品
- 该类型客户体验的首款高价产品是XXX
- 该类型客户1年内累计消费/累计贡献毛利预计XXX
这就所谓“用户成长路径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到增长机会,支持业务发展。
当然,有可能增长不止低价,某些新推出的,高价格带,高毛利的款式还是有市场的。你是不是想说:“快分析这个爆款的特点”……
先等一等!此时,应先逆向思考,分析:“哪些款明显被淘汰!不适合当前销售”,这样能按住业务(特别是负责商品的部门)滥推新品,以博某一款能爆的想法。可以统计:
- 新品品类,价格带分布
- 新品上市后30/60/90天累计销量
- 新品首批订货30天售罄率

把那些明显“上市即积压”的垃圾品类挑出来,削减10%~20%的垃圾品类,就能极大减少库存,释放资源做真正的精品。之后,当然可以继续对爆品打标签,分析爆款特征。根据业务提的上市计划,测算预计新销售和业绩贡献等等。
📖 四、支持业务创新
经营分析给业务建议,一定是从“清晰方向,调整资源投入,选择优质标杆”的角度进行。太细的,比如海报用红色/蓝色,宣传用“清爽夏日还是激情夏日”,由具体的业务部门和业务分析师来做即可。
但是,所有的业务工作都需要人力,费用投入。清晰方向,砍掉低效业务,集中使用资源,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不砍落后业务,凡是低的都说:要搞高,凡是高的都说:要保持,没有实际资源倾斜,是站不住的。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大家要慢慢习惯哦,特别是2025年大环境确实不太好,更要调整资源投放方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