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融资数据 1 months ago 121 Views 0 Comments

年仅 24 岁、博士退学、项目平平,却签下 2.5 亿美元天价 Offer?Meta 的这波操作,全网看懵了

InfoQ
InfoQ

Published 264 Articles

在这场日益白热化的 AI 军备竞赛中,Meta 刚刚打出了一记最具冲击力的“王炸”——为年仅 24 岁的 AI 研究员 Matt Deitke,开出高达 2.5 亿美元的薪酬包,刷新行业纪录。

 

今年夏天,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亲自打电话给年仅 24 岁的 AI 研究员 Matt Deitke——当时,这位年轻人从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退学,刚联合创办了一家初创公司。扎克伯格希望他能加入 Meta 新成立的“超级智能”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开发一种潜在超越人脑的 AI 系统。

 

Meta 最初为 Deitke 开出了为期四年、总价值约 1.25 亿美元的薪酬包(包括现金和股票)。但据《纽约时报》报道,Deitke 婉拒了邀请,坚持继续创业。于是,扎克伯格亲自出马与 Deitke 会面。不久,Meta 加码至四年约 2.5 亿美元的总薪酬方案,第一年甚至可能兑现 1 亿美元。

 

这一报价震惊了 Deitke,他向圈内同行征求意见。经过一番权衡,有人劝他接下这个“天价 Offer”——最终他点头接受。随后,他的初创公司 CEO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调侃:“明年准备去 Matt 的私人岛上团建。”

 

<!---->


Meta 的 ASI(人工超级智能)团队的薪资传闻是真的!Matt Deitke 已经离开 Vercept,加入了 Meta 的 ASI 团队。Matt 是我们制定最初产品路线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离开后我们会非常想念他......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值 2.5 亿美元?!

 

不少业内人士对此也表示疑惑。一位名为 bbminner 的网友在 Hacker News 上留言称:

 

“我原以为这种薪酬是留给真正的‘巨擘’,比如 Jeff Dean 这样的顶级技术专家,或者那些深谙 AI 商业模式的高管(比如 CEO)……但这位年轻人到底特别在哪?他并不是‘顶级运动员’级别的存在。我查了下他的学术背景,说实话,并没有什么令人惊艳的地方。大概能当个二流大学的助理教授——当然这也很了不起,但远远不足以支撑 2.5 亿美元的报价。”

 

<!---->


Matt Deitke 最初在华盛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尽管展现出良好的学术潜力,他最终选择辍学。

 

<!---->


截图来源:https://mattdeitke.com/CV.pdf

 

他随后加入了位于西雅图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并主导开发了 Molmo —— 一款多模态聊天机器人,能够融合文本、图像和语音等信息,完成复杂的问题理解与推理任务。

 

Molmo 的一大亮点,是其背后的训练数据集 PixMo。根据项目说明:

“我们的核心创新是一组名为 PixMo 的全新数据集,其中包括一种由人类标注者通过语音描述方式采集的、全新且细致的图像描述数据集,同时还混合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微调数据集,从而实现了新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PixMo 包含创新性的二维指点数据,使 Molmo 能够不仅通过自然语言,还能通过非语言信号进行问答。我们认为这为视觉语言模型(VLM)在虚拟与物理世界中的交互开启了重要的未来方向。我们的方法之所以成功,依赖于对模型架构的细致选择、一个经过良好调优的训练流程,以及最关键的——我们新收集的数据集的质量。我们已将所有数据集公开发布。”

 

<!---->


截图来源:https://mattdeitke.com/

 

去年 11 月,Deitke 与几位 AI2 的同事共同创办初创公司 Vercept,目标是打造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 AI Agent,能够在互联网上独立完成任务。目前公司规模仅约 10 人,但已获得 165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前 Google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业内普遍认为,Meta 选择 Deitke,是因为其研究的多模态 AI 系统 —— 能够同时理解图像、语音和文本 —— 正是 Meta 等科技巨头正在重金投入的下一代核心技术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Molmo 项目确实处于热门赛道,其结合自建数据集与现有大模型的方式,也显示出这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工程项目。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其创新的独特性和“天价身价”之间是否匹配。bbminner 就指出,从工程角度看,这更像是当前大公司内部由资深研究工程师主导的典型项目,还不够独特:

 

“我认识一些在大厂做类似工作的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更深层的理论理解和经验,领导的团队也更大——而他们的薪酬上限也不过是 100 万到 200 万美元(这个估算已经非常慷慨了)”。

 

因此,在他看来,Deitke 的背景和成果与 2.5 亿美元的报价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

 

“一个博士肄业生,学术履历中规中矩,在一个‘1.5 线’实验室做了个相对普通的项目(多模态大模型和智能体,当然听起来挺潮),然后创业……我真的尽量不想显得酸,祝他好运吧。但这是否也说明,如今在人才争夺上的尺度已经严重失衡了?”

 

科研薪酬的新标杆

 

尽管存在争议,Deitke 获得的薪酬无疑代表了当前 AI 竞赛的激烈程度。

 

据《Ars Technica》报道,Deitke 的薪酬水平甚至远远超越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以曼哈顿计划(研发原子弹)负责人 J·罗伯特·奥本海默为例,他在 1943 年的年薪约为 1 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19.1 万美元。而 Deitke 的报价是这个数字的 300 多倍。即便是 1941 年 IBM 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Sr.),当时身为最富有的企业高管之一,他的收入折算至今日也仅为 1180 万美元,不及 Deitke 年薪化报价的四分之一。

 

在“阿波罗计划”期间,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1969 年的收入折合今天约为 24.5 万美元。而如今,Meta 一名顶级 AI 研究员仅需三天便能赚到这笔钱。

 

回顾科技史,即便是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这样的革命性科学家,在贝尔实验室的“黄金年代”也只拿着相对普通的薪资。在那个时代,研究主管和最低薪技术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约为 12:1。而在今天的 AI 世界,这样的比例几乎成了笑话。

 

这种变化不仅刷新了科学界对薪酬的认知,也让 AI 研究员开始进入“明星经济”的赛道。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 David Autor 在接受《纽约邮报》采访时感叹:“当计算机科学家能拿到职业运动员的薪资时,我们已经迎来了‘书呆子复仇记’的最高潮。”

 

这几年,从年薪几百万到数亿美元,AI 人才的价格屡创新高。

 

早在 2012 年,多伦多大学三位学者发表了一篇关于图像识别的开创性论文后,就以 4400 万美元的高价“打包加盟”Google,掀起了科技行业的 AI 人才争夺战。到 2014 年,微软研究部门负责人彼得·李(Peter Lee)曾指出:“世界级的深度学习专家,其身价已与 NFL 顶级四分卫不相上下。”

 

ChatGPT 发布后,AI 人才的议价能力更是扶摇直上。越来越多二十出头的 AI 研究员,正像体育明星那样被“抢购”。他们的薪酬轻松迈入九位数,还会组建非正式顾问团,讨价还价、比拼报价,完全进入“球员经纪人模式”。

 

与 NBA 不同的是,科技巨头们没有工资帽限制。Meta、OpenAI 和 Google 等公司财大气粗,竞价无上限——比如 Deitke 拿到的 2.5 亿美元合约,比库里最近的四年合同还高出 3500 万美元。

 

并且为了精准挖人,扎克伯格还制定了一份人才清单,入选者通常有三大背景:AI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顶尖实验室工作经验,以及在 AI 突破性研究中的关键贡献。据媒体报道,部分上榜研究员还在 Slack 和 Discord 等社交平台上建群,互通“报价情报”。有人拿到 Offer 后,会将细节发到群里,请教大家要不要接受,甚至打听还能从哪家公司拿到竞价。

 

人才争夺战带来震荡,OpenAI 也被迫调整策略。OpenAI 内部员工透露,公司已修改薪酬结构,并要求员工在接受其他公司邀约前与高层沟通。OpenAI 首席研究官 Mark Chen 在公司会上表示:“我们确实会反向报价(counter offer)”,但并未效仿 Meta 的疯狂价格,因为“想在 OpenAI 工作,你必须相信 OpenAI 的未来价值”。

 

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上,扎克伯格表示 Meta 将继续砸重金抢人:“因为我们坚信超级智能将重塑我们所做的一切。”他补充称,这类 AI 不仅会提升公司的业务能力,还会成为每个人的“个人助手”,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个体赋能”时代。

 

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研究员,也能在这场博弈中逆袭。

 

尽管 Meta 出手阔绰,也有研究员因对扎克伯格 AI 愿景不明而选择拒绝。

 

<!---->


但这场人才争夺战,已彻底改变了许多年轻 AI 工程师的命运。也许,Meta、OpenAI、Google DeepMind 等巨头,争抢的不是现在的“成果”,而是未来科技格局的掌控权。他们下注的,是这些年轻人的可能性,是 AI 下一个时代的“种子选手”。

 

正如一位网友在 Hacker News 上回复 bbminner 时所说:

“最好将其视为一种预期值。顶级 AI 研究的潜在价值,可能比一位顶级运动员还要高——但背后,也充满了风险。”

 

所以,这 2.5 亿美元,也许不是因为“他现在值”,而是——Meta 赌他会值。

 

参考链接: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758

https://archive.is/t9HRT

https://www.tekedia.com/silicon-valleys-250-million-ai-offer-signals-a-new-era-of-pay-in-the-tech-industry

https://nypost.com/2025/08/01/business/meta-pays-250m-to-lure-24-year-old-ai-whiz-kid-we-have-reached-the-climax-of-revenge-of-the-nerds/

InfoQ

InfoQ

264 Articles 37326 Views 0 Fans

Comment (0)

Popular Authors

AI中国

AI中国

9813 Articles 95.03万 Followers

钛媒体APP

钛媒体APP

1232 Articles 0 Followers

IT之家

IT之家

1221 Articles 5.64K Followers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002 Articles 5.87万 Followers

36氪

36氪

866 Articles 5.63K Followers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