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企业面临着传统收费模式与客户对可量化业务价值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传统 SaaS 模式难以证明具体业务价值,导致客户流失;另一方面,技术发展虽使按效果定价成为可能,但转型意味着重构商业模式,充满挑战。SaaS 企业必须在维持现有业务与探索新收费模式间寻求平衡。

内容目录:
一、什么是RaaS(效果即服务)革命?
二、3大标杆SaaS企业RaaS转型案例
三、转型生死线:为什么RaaS是唯一出路?
四、行动框架:如何抢占RaaS先机?
五、实操的三步转型时间路线建议
一、什么是RaaS革命?颠覆信号:SaaS收费模式的生死转型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账号和坐席收费的模式正被AI驱动的按效果付费RaaS(Result-as-a-Service,)模式彻底颠覆。
传统SaaS的致命短板:
企业不愿为冗余账号付费,40%客户因性价比流失(Monday.com财报揭示)。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业务结果(如客服解决投诉、销售成单),而非工具本身。
AI引爆RaaS革命
1)按效果定义价值:
客服SaaS Kustomer 彻底取消订阅制,改为按问题解决量收费(例:解决1次客单=$X)。Salesforce推出”Agentforce”,对话式AI按每次有效对话2美金计费。

2)混合定价成标配:
60%的AI公司采用”订阅+按量”模式(Unusual VC数据),如Midjourney按GPU时间包分级收费。
警钟:
仍坚持”人均月费”模式的企业,客户流失率将飙升300%!那些无法证明具体业务价值的SaaS产品将成为企业削减预算的首要目标。
二、3大标杆SaaS企业RaaS转型案例
全球领先的SaaS企业已经积极拥抱RaaS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成功转型的路线图。
1、Palantir:从政府外包商到RaaS巨头
Palantir公司本来是一家为美国政府情报机构服务的神秘SaaS公司,却通过AI转型一跃成为在政府和商业领域并重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巨头。
2024年不仅股价至今上涨超300%,市值一度突破1700亿美元,ARR年订阅收入预测倍数(EV (Enterprice Value)/NTM Rev (Next Twelve Month Revenue)即企业估值/企业当年收入)蹿升美国SaaS公司榜首,接近44 倍。

如上图,更让人羡慕的如 Altimeter 收入增长依旧保持26%的增长,81%的毛利率和 37% 的净现金流率,有个百万级订单的客户签约天数仅有惊人的16天!似乎颠覆了B2B企业购买决策时间长的铁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用AI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Bootcamp(AI训练营)。
策略:
用 Bootcamp训练营 帮企业定位AI可解决的业务痛点 → 按场景结果收费(例:保险审核自动化部署=7位数合同)。
这是一个为期5天的互动式AI培训工作坊,目的是帮助客户从0开始理解 AI,用轻咨询的方式与参加者一起挖掘AI能够落地自身的可能性。邀请的都是公司高层关键决策人,如CEO、CIO、CTO等CXO,效果也非常显著。

启示:
传统企业最大的痛点不是缺乏预算,而是缺乏明确的问题定位能力和明确需求。Palantir通过轻咨询模式成功切入,按业务效果收费,客户能看到实实在在带来的价值和回报,大大缩短签单时间。
2、Kustomer:颠覆客服行业的”按结果付费”
自杀式改革:
砍掉全部订阅收入,All in AI Agent按解决量收费。
底层逻辑:
AI可量化工作结果(例:用户24小时内不返工=问题解决),让客户为确定性价值买单。
启示:
真正的转型需要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的决心。Kustomer在成立10年后仍能彻底重构商业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3、Monday.com:模块化涨价背后的RaaS逻辑
动作:
拆解产品为独立模块(CRM/营销等),按客户使用场景效果定价。
启示:Monday.com从”项目管理死亡赛道”杀出重围,凭借模块化定价策略成功进入”10亿美金ARR俱乐部”。客户需求正从单点工具向整合解决方案迁移。
三、转型生死线:为什么RaaS是唯一出路?
1. 客户倒逼变革
摩根士丹利CIO调查显示:42%企业因缺乏明确ROI拒绝购买AI工具。传统SaaS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可量化业务价值的需求。
2. 技术革命驱动
AI可精准量化工作产出(如设计稿生成数、客服解决量),使”按效果定价”成为可能。技术发展已颠覆传统的价值衡量体系。
3. 竞争灭绝预警
个人开发者用Cursor开发的”小猫补光灯”登顶App Store付费榜,仅靠社媒推广就获得巨大成功。传统SaaS巨头面临被小微创新者瓦解的危机。
未来属于敢按效果收费的企业。那些无法证明具体价值的SaaS产品将面临三重挤压:客户续费率下降、获客成本飙升、创新者蚕食市场。
四、行动框架:如何三步抢占RaaS先机?
识别链条价值点
学习Kustomer:拆解工作流 → 找到可量化的结果节点(如客服=解决量,销售=成单量)。关键在于识别客户真正愿意付费的业务成果。
以效果为导向
借鉴Intercom:明确定义”效果”(例:用户点击”满意”=1次有效服务)。建立透明的价值衡量体系是成功转型的基础。
动态调整定价模型
计费从“用户/座席”向“使用/价值”迁移:更多产品采用按使用量(生成 tokens / minutes / API 调用)或按带来价值(节省工时/提高转化)混合计费策略。
参考Midjourney:基础订阅+超量GPU时长计费,平衡收入可预测性与灵活性。混合模式是当前市场接受度最高的转型方案。
五、实操的转型时间路线建议
1. 短期(0–6 个月)
为核心场景快速试验AI增强点(自动摘要、智能搜索、模板生成),衡量 ROI(节省时间/提高转化)。
选择成熟的模型 API(OpenAI/Anthropic/供应商)做 MVP,关注隐私与合规。
2. 中期(6–18 个月)
若效果好,把 AI 从“插件”过渡为“流程的一部分”(把结果写回 DB、触发自动化、纳入 SLA)。
设计清晰的计费策略(订阅 + 使用量),并与销售/客服协同。
3. 长期(18+ 个月)
投资自有数据与微调能力,构建差异化模型或特征(行业嵌入、领域知识库)。
提供企业级部署选项(私有化 / VPC / 白标),解决合规与数据隔离需求。
作者:飞鱼,微信公众号:B2B营销人联盟
本文由 @flyfish315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