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次卡正在成为“到店神器”,背后是高频消费场景与精巧的产品设计。从阶梯定价到社交核销,从GMV爆发到LTV延展,本文拆解茶饮次卡的产品逻辑与商业价值,为你揭示直播间里的流量转化新范式。

01 被茶饮次卡承包的秋天
当我最抠的朋友因为购买了星巴克次卡而提出要请我喝咖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产品值得好好研究了。毕竟,这是我们认识五年以来的第一次。不只是星巴克,包括瑞幸、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古茗、LINLEE在内的茶饮品牌,最近都在抖音直播间里大卖次卡产品,把”秋奶”的氛围烘托到十足。
在抖音直播间蹲守几天后我发现,茶饮次卡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固定单价的多次多杯卡,比如古茗的青橘柠檬水5次卡,售价16.9元,相当于每杯3.38元,上线4天售出超过2万单;CoCo都可的超值10次卡,售价85元,相当于每杯8.5元,销量很快冲到4万+;

一种是阶梯次卡,比如瑞幸咖啡的超划算10次卡,售价89.9元,单次价格根据使用次数改变,其中1-3次的单价是13.5元,后面逐步下降,到第10次时,单价只需要5.5元。

不管是哪种次卡,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承包制。囤上几张茶饮次卡,一整个秋天,我都不用思考喝哪家了。我瞬间理解了我妈年轻时在楼道里囤100斤大白菜的快乐。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囤货。
当然囤货也是有”版本迭代”的。
小时候冬天顿顿都吃大白菜,于是每次路过楼道时,我都盼着那堆大白菜快点消失,那是一种完成KPI的急切感。但茶饮次卡的选择足够丰富:你囤了星巴克,我囤了蜜雪冰城,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秋天。
从属性来看,茶饮次卡是预付费产品,核销方便。区别于市面上大部分的预付费产品,它又让人有足够的安全。因为它的信任值是由品牌与平台联合给到的。应该没有人在星巴克、喜茶、蜜雪冰城的抖音官方直播间下单次卡时,担心它无法核销。
价格优惠、权益清晰简单、决策与使用门槛低,这三个因素叠加起来,茶饮次卡的热卖就有了基础。
在抖音直播间里,瑞幸咖啡的99.9元十次卡销量突破千万;爷爷不泡茶的全家福十次卡,销量突破500万;甜啦啦的桶装五选一3次卡月售10万+单;奈雪的茶经典必喝果茶5选1五次卡,专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30万;
茶百道的次卡在立秋期间实现GMV超300万;益禾堂的奶茶自由10次卡实现GMV超500万;茉莉奶白的桶装5选1三次卡上线后,也带来了GMV的倍数增长。
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一些阶梯次卡还能给到游戏闯关的快感。
星巴克“十次卡平替”咖啡大杯4次卡并没有采用直白的打折优惠,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阶梯式定价”在“下一杯更便宜”的诱惑中,用户的复购率明显提升。

这种越喝越便宜的快乐,正是美国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在《幸福多了40%》中写到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赋予人们具体的目标,一件可以去做又能保有期待的事情。这也是所有成功的游戏类产品的底层逻辑。还有一些额外的快乐,则是由社交属性提供的。
茶饮次卡可以一人多次核销,也能一次全部核销。我最近正跟家里的兄弟姐妹组团在大连玩,一行8个大人,还有两个爱喝饮料的小孩姐,一张瑞幸的10次卡,正好一次能刷完。当一群人齐刷刷举着同款包装的饮料走在街头,同行的满足感又多了一分。
02 次卡背后的用户LTV
高频,是次卡的商业模式与茶饮赛道天然契合之处。年轻人遇到喜事要庆祝,第一反应是先点杯奶茶。”咖啡续命”已经成为职场共识,除了上海这座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贵阳等二线城市也正在因为”咖啡”的标签陆续走红。
这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总规模约为2727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到4260万亿元。艾媒咨询数据指出,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151亿元,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4242亿元。
只有在消费足够高频的市场,消费者才会对次卡有需求。
对于品牌而言,次卡能提供”锁单”的作用。
购买次卡的那一刻,消费者相当于与品牌达成约定:我大概率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段,来进行确定频次、确定额度的消费。也因此,很多品牌会把当季新品放进次卡里,以提升品销合一的效果。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尝试新品的成本越低,动力就越足。
一些茶饮次卡设置了加入会员才能购买的条件,这相当于流量转化的前置。即,先完成流量从公域到私域的转化,再通过消费,深度绑定用户。还有一些次卡是自动发券到品牌的小程序,用户需要在小程序中完成核销。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词:LTV(life time value,即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总价值)。
囤次卡的消费者,看中了它的实惠方便,推次卡的茶饮品牌,看中了它背后的LTV。
在消费领域,一般认为LTV=平均单价x购买频率x客户生命周期,即企业从获得一位新用户到失去他/她的过程中,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的总和。
拆解茶饮次卡的产品逻辑不难发现,它是通过价格优势,提升用户的到店率和核销率,通过次卡”锁单”的方式,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生命周期。
通过线上(囤卡)与线下(核销)互动,用户会多次到店,更容易提升对茶饮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可以将用户引导到自己的小程序、门店微信群或者会员体系中。
到店核销的动作越高频,用户从公域转化为私域的概率就越高。可以说,这是”日久生情”在商业领域的价值的直观体现。
对于茶饮品牌而言,以会员为代表的私域流量意味着更高的复购、更长的客户生命周期,更高的LTV。它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需要更长时间的精细化运营。
零售行业的不确定性曾经让亚马逊的贝索斯都感慨:顾客总是很善变,哪里便宜就去哪里。
后来亚马逊有了Prime会员体系——这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付费会员体系之一。过去十来年里,Prime会员费几乎每四年就要上调一次,从2014年99美元/年涨到了2022年的139美元。
今年7月,华尔街预测亚马逊可能会再次调高会员费至159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师Doug Anmuth 预计,如果美国地区的Prime会员费涨到159美元,将会为亚马逊带来每年约30亿美元的新增收入,且不会影响其会员增长。
对于置身充分竞争之中的茶饮品牌,次卡带来的GMV只是明面上的收获,流量转化带来的LTV增长,才是更诱人的果实——当然这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
03 到店神器
10000张次卡的核销,意味着至少有10000个人走到线下,去完成一场到店消费。”附近”的活力,由此得到提振。这是茶饮次卡更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线下消费具备延展性,为核销一杯奶茶走进商场的消费者,可能会顺手进行其他消费,自然参与到经济提振的叙事里。因为情景本身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视觉等多重情景刺激,可以唤醒消费者的愉悦感,从而产出更多的趋近行为,包括进店、停留、购买等。
前几天在大连的时候,我还购买了蜜雪冰城的柠檬水3次卡,售价8.04元,算下来单杯只要2.68元。

在大连商场的门店核销时,我排队等了十几分钟,店里几乎都是来核销抖音团购券的。人虽多,但现场并不乱。这几年茶饮生意火热,大家都已经接受”热门茶饮要排队买”的设定了。排队在大连商场更是常事。这座商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如今它最出名的是一楼食品部,几十个柜台提供的丰富选择,让这里长期人头攒动。大部分离开这里的消费者,手里都会拎着来自好几家的包装袋——自然,那天去买柠檬水的我,也不例外。
对于个体,购买几件计划外的商品只是日常中的小事,但如果把它乘以万倍、百万倍甚至更多,一些更深远的变化就会发生。17世纪晚期的经济学家就开始主张,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不仅可以满足个人需求,在此过程中扩大的生产者和投资者市场,还会使国家富裕起来。
不只如此。
到店还意味着流动。人只要走出家门,自然会产生更多的需求与消费。从服装打扮到出行工具,背后对应的都是不同的市场。
这几年,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尝试把流量从线上向线下转化,比如抖音生活服务的到店业务,就是基于抖音的庞大用户基数,通过内容种草,精准触达用户,形成内容-交易-复购-分享的闭环。
其中”内容”是起点,也是重要的关键词。基于此,商家可以选择更加丰富的营销手段,比如直播、探店视频、与明星超头达人直播间合作等等。
最近的秋日茶饮次卡,一些品牌商家也把内容玩出了花样,比如爷爷不泡茶的次卡在梅尼耶直播间里的销量突破800万+,奈雪的茶在立秋推出的”好运紫”,因为好彩头备受欢迎,直播间销量迅速突破百万。
内容种草的情绪价值,在这一刻有了具象。
这也是抖音生活服务在到店业务上的重要护城河。对于身处其中的商家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大连的几天时间里,我在抖音上买了茶饮次卡、餐饮团购券。一些是基于我的主动搜索,我明确知道自己想去吃什么,在抖音上找到了合适的价格。一些是因为系统推送,算法基于位置与喜好,向我推荐了我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我在直播间下单,去线下完成了消费。
整个过程中,抖音成为我的旅行搭子。它帮助我用更低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得到了更好的线下消费体验。一些没有用完的茶饮次卡,我打算回北京后继续使用——起码喝到中秋,是够了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山农下山】,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用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