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团购火遍全城,却 90% 的商家“赔本赚吆喝”。本文用血淋淋的三条失败定律揭开真相:流量只能放大现状,无法制造需求;9.9 低价若无供应链支撑就是慢性自杀;缺复购、缺核销的粗放运营迟早把利润烧光。想在抖音本地生活真正赚钱,先回答三个灵魂拷问:需求本质、价格体系、精细化能力,缺一不可。

这两年,抖音本地生活成了很多实体老板眼里的“救命稻草”,很多品牌也借助抖音本地生活,快速组建自己的品牌连锁体系,我也是这模式的受益者。
但问题是,多数商家很难持续拿到结果。为什么?从业务模式,再到业务认知到执行都有差距。
今天我拆解三种常见的失败逻辑,帮你深度理解本地生活的业务。
1. 流量 ≠ 需求,平台只能放大你的现状
抖音的推荐逻辑是把合适的内容推给合适的人,是激发需求而不是帮你制造需求。如果用户本来就没消费冲动,你再多花钱,也只是把无效视频推给更多人。
所以你会看到,火锅、按摩、洗车这类刚需高频,用户本来就有需求,被视频刺激后立刻转化;而一些小众非刚需项目,短时间投放看似有数据,但复购撑不起来,流量红利一过就会掉下去。

线下模式拆解
2. 缺少「低价」的系统能力
很多品牌以为低价能锁用户,结果是把自己拖死。9.9套餐全网推,门店客流短期暴增,但复购不来。品牌和门店的利益没分清,最后变成谁都不愿亏钱。
为什么瑞幸能玩 9.9,是因为它有全国门店规模和供应链支撑,即便如此,瑞幸也难以持续,也在减少低价品的投入。但普通门店跟着玩,只会把利润让出去,自己现金流断掉。
3.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缺少精细化的运营
抖音本地生活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靠一个爆款视频就能拿结果的时代,已经过去。
我见过一些商家,视频拍十几条,效果全靠运气;投放钱花了,但缺少数据复盘,不知道钱烧在哪;线下体验跟不上,用户到店一次就再也不来。结果就是投入在放大,但产出没跟上。
最后结果是什么,就是亏损。
我经常在社群里分享,流量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你的业务是否具有复购性。昨天的线下沙龙,更是围绕这些案例做过深度拆解。
我常用一个公式来判断:
客单价 × 流量 × 转化率 × 复购率 × 核销率 = 生意规模
流量只是其中一个变量。很多商家失败,就是只盯着流量,忽略了复购与核销。
举两个例子,都是社群圈友做的业务。
一个做肩颈按摩, 客单价不高,但复购强。内容持续种草,用户第一次体验满意,后面复购稳定,生意越做越扎实。
一个做驾校连锁培训,单次客单价高,但几乎没有复购。虽然能拉来用户,但服务承接差,后端不转介绍。钱投完了,生意还是亏。
所以两个业务模式是核心差别,也决定业务的天花板。
抖音本地生活不是「万能药」,它只是一个效率放大器。想要在这里跑通生意拿到结果,至少要搞清楚三件事:
第1,你的项目本质上是否有需求和复购;
第2,价格体系是否能撑住长期运营;
第3,是否有能力做精细化运营,把链路打通。
只有这三点成立,抖音才会成为你业务的加速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陈罡Pro】,微信公众号:【陈罡Pro】,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