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和商业运营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关注数据、功能和利润,却容易忽视那些真正驱动产品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将带你深入探讨“消费者导向”这一理念,以及它如何在商业实践中被低估,同时揭示产品能力之外,那些真正塑造成功产品的内在因素。

周末翻了翻《段永平的投资问答录》,感触挺深,要是搁前几年看,大概率不会有这样的体会,那时候应该还更倾向于看一些干货内容。
但这几年陆陆续续经历过很多事情,对于一些浅显的道理逐渐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就越发地意识到人的不可塑性。
小到日常的思维习惯,大到人生的每次抉择,基本都受这种内在本质影响。
也就是说,人的能力可以被塑造,但是内核几乎难以改变,而这种内核形成的时间和影响远比我们认为的要更早也更大。
我们做产品的都会有几句口头禅,类似于用户至上、第一性原理等,其实可以把这些观点概括一下统称为“消费者导向”,这个概念我们日常一直在聊,但很难有人真正做到,根本原因是其在我们的价值观序列里被大大低估了。
商业世界里,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一条更为具象的标准可以衡量,叫“利润之上的追求”,很多人可能会把优化用户体验之类的工作也归属其中,但我觉得还不够,真正关注到特殊人群、特殊场景并愿意为其付出一定成本且不计回报才算是真正做到。
这种努力往往是更正确、更长期、非功利性质的,如果老板没有这样的价值理念,员工大概率也无法具备,而价值理念不相符的两种人,是没办法长久在一起共事的。
所以很多执行者经常把锅甩给管理层,在我看来,要嘛本质是一类人,要嘛就是你其实也不关心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这种现象其实很多人都在经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文化基本还是以利润作为导向,而不是结果,或者干脆就把利润作为结果,多数情况下,把利润放在首位人就容易不择手段。
这就势必导致员工在正确的事情和个人绩效上做抉择,但即使我们没有选择正确的事情,我们真正丢失的东西并不算多,用户的一个投诉或者损害产品长期的经营价值,但那对大部分人而言甚至算不上有力的伤害。
像我至今还在想前司的那些经营策略,为什么七八个人的讨论会上,针对毫无价值的策略没有一个人反对,因为没有人真正关心用户的处境是什么,老板看重利润,员工看个人利益,没有人考虑用户,这本质都是同一类人。
这种组织/企业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员工见到领导容易胆怯,做不到平等的交流,时间一长,员工习惯把所有决策都交由领导拍板,自身完全没有担当和责任。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就是在这些经历的影响下慢慢成为了现在的我们,一旦形成内在认知,它就会让我们本能的去做一些抉择,即使是完全正向敢于斗争的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丧失做产品的敏锐度和乐趣。
除此之外,这群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重营销,轻产品。
在过往的用户访谈中,凡是经历过大规模自然增长的产品,基本都不缺乏自然增长的动力,这依赖于产品本身。通常情况我们认为广告/营销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而剩下的80%则靠这20%影响。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产品从业者或者说大部分人感觉工作很疲惫,我恰恰觉得是上述两点造成的,过于重视利润和营销广告,缺乏人聚焦于产品或者模式的差异化,到最后大家发现不是深陷价格战,就是遭遇变现途径难等问题。
低价本身是不会扩大市场份额的,拥有定价权才能形成护城河,希望深陷价格战困扰的人能尽快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很多现象,我们分析完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了人身上,对于很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能辨别出好的管理者和组织企业并跟随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借机培养重塑自己的业务直觉和价值观序列。
但鉴人/识人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一般都讲究先识货再识人,也就是想了解一个人先去看他做的事或产品,其次再去接触本人。产品本身会反映出企业和背后管理者的价值观,是好货大概率是好人,但不是好货大概率不是好人。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产品能力要想得到极大提升需要运气,一方面是能遇见好的项目,另一方面要遇到好的组织和管理者,两者的概率都挺低的。
像产品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拍脑袋的时刻,本质是在考验业务直觉,在拥有正确经营理念的管理者和团队中,拍脑袋成功的概率就比那些单纯看重利益的团队要高的多。
说到这,可能还有部分人不清楚如何真正做到“消费者导向”或者是说塑造自己的内核,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找到自己的热爱。
拿我自己来说,在产品工作中其实有一定的完美主义,有的时候会非常纠结一个文案描述或者小的产品设计,通常是觉得a有a的优点,b有b的优点,但过程当中我自己其实并不内耗,反而会享受这个过程,但也确实是这种习惯能让自己多一些思考,过程当中也当然会时不时出现一些正反馈。
这种反复的论证假设,反复的实践后推翻,也逐渐形成了我自己的一种工作习惯。
在我看来,没有能力,没有方法论这些都不重要,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事反而是先找到热爱,以此借每一件小事塑造自己的价值观、理念,以前我也觉得这是句废话,但现在我倒真觉得不是。
在此之后,哪怕日拱一卒,也终有所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都市摆渡人】,微信公众号:【都市摆渡人】,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