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图详解用户分析:方法,分群,需求偏好,成长路径
AI 图文教程

5张图详解用户分析:方法,分群,需求偏好,成长路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 days ago 207 阅读
4.8 (1280 Rating)
15,328 People learned

文章指出多数公司用户分析流于表面,通过 5 张图系统拆解用户分析方法,涵盖活跃分层、偏好挖掘、成长路径等核心维度。同时提供轻度用户需求测试与转化策略,助力企业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推动用户向重度转化。

很多公司都会做用户分析,但很多用户分析做得很肤浅,仅仅是统计用户活跃天数、在线时长、累计消费,然后就没有结论了。今天用5张图,一次性讲清用户分析方法,文章较长,同学们记得先点赞哦.

用户活跃分层

如果用户是轻度用户,注册时候就留个手机号,登录一两次就没来了,那铁定没有啥数据可以分析。只有重度用户,累积的数据多,才能做出有深度的解读。因此,用户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对活跃行为做分层,区分出高频,中频,低频登录用户。在分层指标上,可以选择

用户累计登录天数

用户近1周/1个月登录天数

用户上次登录距今天数当然,具体是每周5天算重度,还是7天算重度,需结合自己业务情况划分(详见:九大方法-分层分析)区分出用户活跃的轻中重,还可以结合消费指标,做矩阵分析,进一步圈定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为深入分析做准备(如下图)

偏好分析

当用户对一篇文章,一件商品很喜欢的时候,行为会大量增加,比如:

多次点击某话题推送

点赞/转发同一话题

收藏一个商品

收藏一个商品,且购买

多次购买一个商品(如下图)

根据用户多次点击/转发/购买行为,找到用户的兴趣所在,是第二步动作。假设用户对A商品复购次数多,且购买金额高于平均用户50%+,可以将该用户定义为“A商品爱好者”,作为标签记录在CDP,这些数据对后续分析非常有用。用户成长路径做完上一步分析,能找到特定商品/内容偏好用户,我们会自然思考:

这些用户,是进来就这么重度?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

如果是注册后就开始反复购买,那么他们是从哪个渠道来的?

是什么海报、活动、优惠券吸引他们进来的?

如果是经历了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第一次消费是什么场景?

要消费多少次,才能形成习惯?这里就是所谓:用户成长路径分析,如果用户是进来就重度,那么可以从相同获客渠道,获取更多该类型客户;如果需要一段时间培养,那么找到入口产品+形成习惯的消费频次,就能培养出用户习惯(如下图)。

用户需求测试上述方法,只针对数据积累多,行为多的重度用户合适,大量的轻度用户,缺少数据,很难分析深入,因此需多做测试。

比如,不断更换产品/话题,推送给用户,刺激用户回应,通过用户点击/下单等回应动作,积累用户偏好。在缺少数据的时候,有大量冷启动推荐方式(如下图)把下图背下来,多试试就知道了。

用户提升路径最好的情况是:能通过测试,发现一条促进轻度用户向重度转化的道路,这就是立了大功了。当然,如果发现在现有条件下,能尝试的商品+优惠+内容组合用尽了,用户还是没起色也是有价值的。起码知道了现有手段都不行!此时应提升:商品升级/获客渠道优化/运营节奏优化等底层能力。测试可能要做很多轮,根据每一轮的用户反馈,选择优化方向(如下图),这个过程很漫长,所以需要先定好策略,比如今年的大策略就是盘活沉睡用户,那么就可以先圈出沉睡用户群体,然后一轮轮测出优化方案。

用户促销敏感性促销敏感,比如:1、因为有超低价新手礼包,导致用户注册2、因为有远低于市场价爆款产品,导致用户购买3、因为有补贴力度很大的会员活动,导致用户升级到黑金会员4、因为有很大力度促销活动,导致短期内用户大量活跃注意!如果用户对促销过于敏感,比如:1、没有优惠券就不下单2、享受累计折扣力度大于50%3、在折扣力度30%+时大量囤货可能会导致企业损失过多利润,所以要先打标签,把这些人识别出来因此,得对利益驱动行为做单独标识与分析:1、对活动/商品打标签,标识出类似“超额优惠”情况2、记录用户参与“超额优惠”的次数,享受优惠力度3、区分出新用户中,通过“超额优惠”方式加入用户4、区分出老用户里,享受“超额优惠”比例较高(50%+)的用户这样可以有效识别出,谁是被收买的,剩下的很有可能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ating

4.8 (1280 Rating)

Comment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