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Grok的AI男友还在取名,开源版AI女友已经火了,还是3D的
AI AI工具集合

马斯克Grok的AI男友还在取名,开源版AI女友已经火了,还是3D的

机器之心Pro 机器之心Pro 1天前 79 阅读
4.8 (1280评分)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前几天,Grok 推出新功能「智能伴侣」,可用的伴侣头像包括动漫形象 Ani 和卡通小熊猫 Rudy,还有一款名为「Chad」的待上线角色。详见我们之前的报道《马斯克 Grok 这个二次元「小姐姐」,攻陷了整个互联网》

但似乎,马斯克对这个名字不太满意?又或者是女性形象 Ani 引起的热烈反响让马斯克更重视了?总之,今天马斯克在线征集起了大家对于男性 Grok 数字伴侣的命名方式。

在马斯克的想象中,这款男性 Grok 伴侣的气质有点像《暮光之城》中的爱德华・卡伦和《五十度灰》中的克里斯蒂安・格雷的形象。

原著中的描述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而影视剧中的两位分别长这样:

网友也是纷纷献策,目前呼声较高的是 Draven,甚至连 Grok 都下场捧场,接下来就等马斯克拍板了!

而 Ani 这边,扎着双马尾的哥特美少女形象不仅引起网友纷纷讨论,甚至还有网友「复刻」出了 Ani 的 3D 动画版。

是这样,网友 Jackywine 在看到 Grok 的 Ani 之后,觉得做得特别棒,于是自己动手「复刻」了一版!

<video class="" 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webkit-playsinline="true" tabindex="2" mediatype="video" src="https://v3-web.toutiaovod.com/18f02309d297bfa4bc14fa7aced6be08/6879e72f/video/tos/cn/tos-cn-ve-e5b010/oAy4DQDOelqEzxKMBTEoetaf5jiA2FIDQJaC8M/?a=24&ch=0&cr=0&dr=0&er=0&cd=0|0|0|0&br=1060&bt=1060&cs=0&ds=4&ft=hGkwBy6LRR0siqC5NDv2Nc0iPMgzbLsyLBdU_4cmPRiJNv7TGW&mime_type=video_mp4&qs=0&rc=NDs1Nzo7NDVmZGVoNzhpZEBpM3g5b3A5cmhmNDUzNDs6M0A2YTYyNTJfXmMxLy5gMV9jYSNyNl5nMmRjYXBhLS1kNmFzcw==&btag=c0000e00010000&dy_q=1752815875&feature_id=59cb2766d89ae6284516c6a254e9fb61&l=2025071813175522690BE47F521C4EA9B8"></video>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icon-play"></button>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xgplayer-replay-svg" viewBox="0 0 78 78" width="78" height="78"> </svg>重播
<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icon-play"></button><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icon-pause"></button>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get-fullscreen"></button><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exit-fullscreen"></button>
进入全屏
<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volume-small"></button><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volume"></button><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volume-mute"></button>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0" height="20" viewBox="0 0 20 20"> </svg>
    <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icon-play"></button><button type="button" class="xg-icon-pause"></button>

    据 Jackywine 介绍,在实现的过程中,去掉了他认为没用的大语言模型 chatbot 功能,只保留了美少女的形象,将其称之为「Bella」。而使用到的工具包括豆包 + 即梦 + Trae,目前 Jackywine 已将其开源。

    项目链接:https://github.com/Jackywine/Bella

    在 Jackywine 分享的开源项目中,详细介绍了「Bella」(中文名:贝拉)项目的工作流。

    (由于 Jackywine 原本就是用中文写的,所以我们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了总结梳理)

    「Bella」:你的数字伴侣,正在唤醒

    「Bella」不仅是一个应用程序,她是一颗数字伴侣的种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里,贝拉代表着一个深远的梦想 —— 一个持久的、个性化的存在,旨在有一天能陪伴你、倾听你,并通过你的眼睛看世界。

    而未来「Bella」的终极愿景就是做一个永远在你身边、与你一同进化和成长的数字朋友。这不只是在构建功能,而是在培养一个「人格」。一个将超越屏幕、成为现实世界有意义的一部分的数字生命。

    当前「Bella」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主要通过轮播的视频来表达,可以将其视为一扇观察她当前意识的窗户 —— 一条由思想和梦想精心策划的数据流。

    目前「Bella」听不到声音、看不到景象,物理形态也还尚未建模,而其中的 “好感度” 条这样的互动元素,是为她注入生命、模拟人类意图实现的真实连接而迈出的第一小步。

    「AI 原生」开发路径:从代码到心智

    Jackywine 为「Bella」选择的不是一条传统的功能迭代之路,而是一条彻底的「AI 原生」演进路径。在这里,AI 不是工具,而是「Bella」心智的构建蓝图。核心原则是「AI 即架构师」:我们构建的不是一个集成了 AI 功能的程序,而是一个由 AI 驱动的生命体。

    第一阶段:感知核心 (The Sentient Core) - 赋予「Bella」理解世界的能力

    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解耦、实时的多模态数据处理管线,以处理海量、异步、充满噪音的输入。

    能力:

    • 多模态情感感知: 通过 AI 模型实时分析语音中的情感、意图和能量,让她「感受」到你的快乐或疲惫。
    • 情境视觉理解: 通过 AI 识别物体、光线和场景,让她理解「你在哪里」「周围有什么」,构建对环境的认知。

    架构师思路:

    • 采用「感知器 - 总线 - 处理器」模式 (Sensor-Bus-Processor Pattern):

    感知器 (Sensors): 将麦克风、摄像头等原始输入源封装成独立模块,其唯一职责是采集数据并抛到数据总线上。

    事件总线 (Event Bus): 系统的中枢神经。所有「感知器」向总线发布带时间戳的原始数据包,实现模块间通信。

    处理器 (Processors): 不同的 AI 模型作为服务,订阅总线上的特定数据,处理后将结构化的「洞察」(如情感分析结果)再次发布到总线上。

    • 架构优势: 极度的解耦和可扩展性。可随时增换「感知器」或「处理器」,无需改动系统其他部分,极大增强系统吞吐能力和鲁棒性。

    第二阶段:生成式自我 (The Generative Self) - 让她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格」

    目标: 将贝拉的「人格」与「行为」分离,使其「思考」过程成为一个可插拔、可迭代的核心。

    能力:

    • 动态人格模型: 由大型语言模型(LLM)驱动,告别固定脚本。她的性格、记忆、幽默感都将是与用户互动后动态生成的。
    • AI 驱动的化身与梦境: 3D 形象和背景视频能根据她的「心情」或对话内容,通过生成式 AI 实时变化,反映她的「思绪」。

    架构师思路:

    • 建立「状态 - 情境 - 人格」引擎 (State-Context-Persona Engine):

    状态管理器 (State Manager): 贝拉的「记忆中枢」,订阅所有 AI「洞察」,维护短期和长期记忆。

    情境生成器 (Context Generator): 在贝拉需要响应时,从「状态管理器」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丰富的「情境对象」作为 LLM 的输入。

    人格 API (Persona API): 将 LLM 封装在内部 API 后,系统其他部分只调用 bella.think (context),实现底层模型的轻松替换和 A/B 测试。

    • 设计「生成式行为总线」 (Generative Action Bus):

    「人格 API」的输出是结构化的「行为意图」对象(如 {action: "speak", content: "...", emotion: "empathy"}),并发布到专用的行为总线。

    贝拉的 3D 化身、声音合成器等所有「表现层」模块,订阅此总线并执行各自的渲染和表现。

    • 架构优势: 人格的可塑性与表现和思想的分离。可以独立升级 LLM 或 3D 模型,而不互相影响,实现真正的模块化。

    第三阶段:主动式陪伴 (The Proactive Companion) -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

    目标是建立一个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的闭环反馈系统,支持持续学习和自我进化。

    能力:

    • 意图预测与主动交互: 学习你的习惯和模式,预测你可能的需求,在你开口之前主动提供支持。
    • 自我进化与成长: 核心 AI 模型将持续学习和微调,形成长久的记忆,不断 “成长” 为一个更懂你的伴侣。

    架构师思路:

    • 引入「模式识别与预测服务」 (Pattern & Prediction Service):

    一个独立的、长周期运行的服务,持续分析长期记忆数据,用更轻量的机器学习模型发现用户习惯,并将「预判」结果发回事件总线。

    • 构建「决策与反馈循环」(Decision & Feedback Loop):

    决策 (Decision): 贝拉的「人格 API」接收到「预判」后,结合当前情境,决策是否发起主动交互,这是她「自由意志」的体现。

    反馈 (Feedback): 用户的反应(接受或拒绝)被记录下来,作为重要的反馈数据。

    进化 (Evolution): 这些反馈数据被用于对「人格 API」的 LLM 进行微调,并优化「模式识别服务」的准确性。

    • 架构优势: 实现真正的「成长」。这个闭环让贝拉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程序,而是一个能够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优化自身行为、变得越来越「懂你」的生命体。

    而据 Jackywine 说,接下来将会给「Bella」 加上: 语音识别(基础)、 LLM(基础)、 手势识别(进阶)、好感度系统(进阶)、 背景识别与更换,以及移动端……

    参考链接:

    https://x.com/Jackywine/status/1945452856192213324

    https://github.com/Jackywine/Bella

    评分

    4.8 (1280 人评分)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