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月前 146 浏览次数 11 评论

在AI这事上,腾讯终于干了一件很“野”的事

硅星人Pro

发布了 7680 文章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Pro,作者:李楠,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一座城市由谁当家?这个问题乍看不需要思考。但如果只是把人类作为城市的主人,那实在有失偏颇。

中国有1500多种鸟类,深圳有447种,北京有530种。它们翱翔于城郊野外,也穿梭于楼宇之间。

拿北京来说,二环路的护城河可以看到白鹭,颐和园湖中总有鸳鸯,古建筑之间会有雨燕出没,城区漫步时常碰见乌鸫。

乌鸫,一种神奇的黑色小鸟,外形结实而优雅,个性胆大而不惧人,更有善于鸣叫的技巧。它不仅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还会模仿猫叫,甚至是汽车鸣笛、刹车等人类世界的声音,于是有了“百舌鸟”的称号。

当然不只是鸟类,北京还有40多种兽类、90多种鱼类、数千种昆虫……它们同样在城市栖身,甚至比人类在这里更久。

用一位科普老师的话来总结,其实城市充满“野性”。这让城市更热闹,也让人类不孤单。

但怎么保护城市的“野性”,跟这些野朋友们好好相处,依然是个难题。产生保护意识的前提是,认识和了解。普通人对它们的了解远远不够,而专业人士的人力有限,是忙不过来的。

这时候,从我们关注的AI领域来说,大模型开始发挥作用。最近腾讯发起的“野朋友计划”上线新功能,把混元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野朋友”小程序,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单靠技术来实现生态保护的案例,而是借力于AI,把每个对自然万物感兴趣的普通人串联起来,让AI训练与生态保护共同演进的故事。

大模型化身博物老师

神奇动物就在我们身边。借助大模型识图,可以清楚知晓它们的名字、特点和习性。

北京西北的清水河畔,有一座观鸟小镇,很多爱鸟人士常来做客。“野朋友”的识别在这里展开。

一只白色大鸟从头顶飞过,通过“野朋友”的识图可以发现,这是一只白鹭。但识别并不是单纯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而是作出一种标注可能性有多少的审慎判断,同时给出“物种介绍”与“分析过程”。

作为一项基本的科普内容,“物种介绍”并不新鲜。但AI判断某种物种的分析过程,是一次学习物种知识的好机会。

为什么是白鹭?修长的体型、细长的喙、还有独特的空中姿态等特征,合在一起,是AI作出判断的依据。科普老师进一步指出,鸟类飞行时,脖子往往是伸直的,但白鹭则缩成“S”型。

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鸟,我们便知道了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就像日常借助大模型的推理功能,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顺某个问题的分析逻辑。现在通过“野朋友”识别物种给出的分析过程,大家可以快速学会分辨某种动物的诀窍。

当然大模型的加持不止于此,还能通过连续对话,不断深入对某种生物的认知。

一只有青翠鲜艳羽毛的小鸟停在水中岩石上,“野朋友”告诉你,这是一只“普通翠鸟”。如果好奇为什么它会有“普通”这样一个怪异的修饰词,那么就可以让AI给出更详细的解释。

原来,“普通”有好几层含义。首先,这类翠鸟许多湿地、水域附近都较为常见。其次,它们羽毛虽然美丽,但在翠鸟这个大家族中,并不具备突出特征。此外,这种命名还可能跟鸟类命名的历史习惯有关。

不只是鸟类,“野朋友”的AI识图也可以识别其他动物。

你可能听说过赤链蛇,但还没见过,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赤练蛇。

路边的木材堆出现一条有红黑相间花纹的小蛇。“野朋友”识别出这是赤链蛇。这种不期而遇很容易让人紧张,而这时候可以让“野朋友”给出保护自己的建议。实际上,除非它感受到威胁,不然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此外,大模型加持的AI也能识别昆虫与花草。比如蜉蝣,这种出现在《赤壁赋》中的生命,可以让“野朋友”把它短暂的一生介绍给你。

一场群策群力的AI游戏

其实“野朋友”的AI能力还不完善,参与生态保护的人力资源也远远不够,而这个案例有趣之外,恰恰在于把生态保护跟大模型能力的训练结合在一起。

“野朋友”AI功能所做的并非单纯输出,更重要的是“输入”。动物保护机构缺少物种数据,“野朋友”这个平台成了让公众提交物种记录的渠道。

一方面是通过AI识别这样的有广泛需求的C端功能,把对动物有兴趣的普通人吸引过来。当人们识别某种动物的时候,可以顺手记录、反馈,为动物保护积累数据,让识别更加精准,并为专业机构保护动物提供更多参考。

另一方面,专业机构可以通过“野朋友”发布活动,让普通人参与到“宅家找动物”或“出门找动物”这样的活动中,以类似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发动公众的力量,来提高数据标注的效率。

先是“轻松参与”,再是“加点难度”,最后还有“专家挑战”,这样的关卡设置,倒是体现了科普游戏的趣味性。

至于对动物保护的实际效果,举例来说,在城市动物保护项目中,用户参与线上标注,之后再由专业人士进行校验,两种力量结合,既能快速对项目照片完成标注,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外针对荒野中的项目,通过发动公众,可以大幅减少巡护员的工作量。

在荒野动物的保护中,相关公益组织的巡护员本身数量有限,他们既要去做巡护,又要做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如果收回的大量照片数据还要自己来辨认,会占据太多时间和精力。这时候,如果公众通过小程序参与到这些数据的识别、标注中来,便会成为强大的外援。

事实上,我们身边绝不缺少对动物感兴趣,愿意参与到动物保护的朋友,但大家缺少一个便捷的途径参与进去。“野朋友”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而作为平台方与AI能力的提供方,腾讯方面同样从中受益。

“野朋友”是混元大模型多模态理解能力在生态保护垂类场景的应用,但相关能力仍有所不足,比如一些物种的识别,还不够准确。而当有更多普通人通过“野朋友”来识别动物、进行标注、记录数据、做出反馈,混元大模型的能力也能得到强化。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故事。

总之,AI可以便利人类的生活,也可以用来保护人类的朋友。如果你看到一只美丽的鸟,发现一只漂亮的蝴蝶,不妨也拍下来问问AI,玩一场有意思的动物保护游戏。

(举报)

硅星人Pro

硅星人Pro

7680 文章 1174173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11)

用户头像

腾讯真会“野”,用鸟类来定义城市,太有诗意!

用户头像

腾讯的审美真是独特,用鸟类定义城市,感觉世界都变了样!

用户头像

这想法太奇葩,但如果真的实现,那可就精彩了

用户头像

鸟类?这简直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太有深度了

用户头像

腾讯的“野”才是真性情的,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

用户头像

这想法好古怪,但又觉得挺有意思的,有点像童话

用户头像

他们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人类的城市也该换一副翅膀?

用户头像

感觉腾讯在用鸟类来嘲笑人类的城市规划,有点好笑

用户头像

鸟类?这简直是天才级的设计,我支持!

用户头像

太有意思,果然腾讯在玩弄我们的想象力!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