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洗碗工,或者蓝领工人,竟然比牛津、哈佛名校出身的高级白领更吃香!「AI教父」Hinton预言成真了。在汹涌的AI风暴下,美国就业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面是白领遇冷,另一面是蓝领升温。作为身处AI浪潮下「迷失的一代」,美国Z世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已开始转行做蓝领。
AI时代,如果你是一名洗碗工,或许比你是一位CS学霸,是一件更值得让人庆幸的事。
上个月,微软发布了一份「最可能和最不可能取代的工作清单」,结果,蓝领笑了,白领哭了。
那些坐在舒适办公桌椅背后的白领精英,似乎都能感受到AI迎面送来的阵阵寒意。
微软团队,分析了20万份用户与微软必应Copilot之间的对话数据集,并利用这些数据做了一个有关岗位的「AI适用性评分」。
结果发现,位于榜首,最容易被AI替代的岗位,竟然都是白领岗位,包括口翻译员、历史学家、客服与销售代表,以及撰稿人。
相比之下,最不容易被AI自动化取代的职业,都是蓝领岗位,包括重型机械和摩托艇操作员、家政清洁工、屋顶修理工、按摩治疗师和洗碗工。
医疗行业中,静脉采血技师和护士助理也被认为较为安全。
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是:
低薪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远比那些依赖专业知识的,适合LLM驱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岗位,更不容易被自动化。
这份报告,直接让人惊呼「AI教父」Geoffrey Hinton的预言成真。
2024年10月,在YouTube上的一期Hinton有关人工智能的访谈中,他就直言不讳:未来最安全的职业可能是「水管工」。
Geoffrey Hinton在采访中表示:未来最安全的工作是水管工
「很多中级智能工作将会消失;如果问我哪些工作是最安全的,我的答案还是水管工。因为这些工作仍然是物理操作,这是AI最不擅长的领域。」Hinton说道。
白领遇冷,蓝领升温
「人工智能将取代美国一半的白领。」
前不久,福特CEO吉姆·法利如此警告。
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也表示过类似观点:他预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取代招聘人员和行政助理。
今年7月份,Anthropic发布的新AI平台承诺将承担整个财务团队的工作,从市场分析到投资备忘录,初级分析师可能成为此次AI革命的首批白领「受害者」。
Shopify、Duolingo等公司CEO都曾在内部备忘录中,要求公司招聘经理在招聘新员工之前,必须解释为什么人工智能助手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白领遇冷的另一面,是蓝领升温,这在汹涌的AI「平替」风暴下,多少显得有点魔幻色彩。
这并非蓝领工作比白领工作的价值更大,仅仅是因为他们更难被AI替代。
蓝领工作,需要更多的手工操作、现场经验,这恰恰是AI的软肋。毕竟,AI既不能更换零部件,也无法做出临场应变的决定。
这也是Geoffrey Hinton多年来一直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
「包含体力劳动与专业技艺的工作,相比那些通常更受尊重、收入更高的职业路径,更不容易被现代技术取代。」
Hinton认为相比较律师助理这样的岗位,水管工的风险更小,因为前者随时可能被AI替代。
一些技术专家和技工,对此也持共同意见,他们认为技能型工种,从事的是AI做不到之事,这为他们提供了更长期的就业安全感。
美国最大的暖通空调与制冷技术人员协会(North American Technician Excellence),该协会一位教育总监Tony Spagnoli同样提到:
因为许多技能型工种需要有人手动安装设备,因此AI自动化对这些岗位的威胁较低;而且,不少从业者已接近退休。
这意味着,就在AI冲击白领岗位的同时,许多技能型工种,因为它们从事的是许多AI难以做到的事,因此,这些岗位反倒成了AI风暴下的「避风港」,许多体力劳动岗位很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持相同观点,并预计:
1.未来几年各类技工岗位的职位空缺将会增加;
2.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入门级岗位正趋于停滞。
目前关于AI导致失业的确凿证据仍然稀少,即便是被视为被AI替代风险更高的软件工程师,当前看起来也相对安全。
但对于不少人来说,AI引发的岗位风险仍如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就会掉下来。
高盛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分析:「如果AI得到广泛采用,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创新可能会取代美国6%—7%的劳动力。」
文章同时也指出,随着人们找到其他工作,这种影响可能是「暂时性的」。
「迷失的一代」,向蓝领转型
上文提到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入门级岗位正趋于停滞。
应届大学生遭遇AI折叠,正沦为「迷失的一代」。
初入社会,没有太多「初级岗位」等待着他们,原本他们踏入职场的「第一步阶梯」已经不再为他们预留了。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4月份发布的一项报告称:
2025年第一季度,22岁至27岁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明显恶化」,失业率达到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应届毕业生与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失业率差距达到1990年以来最大水平。
Anthropic首席执行官更是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消灭一半入门级白领工作,使失业率飙升至20%;他甚至提到要征收一种代理型人工智能税,来资助全民基本收入。
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擅长基础任务,而这些任务可能是应届毕业生作为入门级员工需要完成的。
这一变革,促使许多Z世代成年人开始担心自己所学的,所会的,未来会不会被AI干了?这种担心,提醒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上个月,线上平台Resume Builder发布了一项覆盖1400多名Z世代成年人的调查,其中一个调查方向旨在了解被调查者对于AI的担忧,将如何塑造他们的职业路径。
其中有一个关键发现:42%的受访者(有许多是大学毕业生),已经正在从事或正在转向蓝领或技能型工种。
除了避免学生债务之外,他们的首要动机就是降低被AI取代的风险。
对于那些没有学位的Z世代而言,蓝领工作提供了一条无需背负助学贷款即可实现财务稳定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转型中,Z世代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
Resume Builder首席职业顾问Stacie Haller分析了这一转变背后理由:
一方面:技工类工作属于动手型,难以自动化,距离AI「射程」较远;
另一方面:不少毕业生发现学位并未带来本专业的工作,这促使他们去探索更务实、更有市场需求的替代选择。
慢慢逼近的「神话」
AI冲击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前面提到的蓝领、技工类岗位,虽然距离AI「射程」较远,但也并非绝对安全:随着机械自动化的进步,从类人机器到特定任务机器人,叠加AI之后,它们正在逐步逼近人类的能力。
在线平台BetterUP(一个倡导使用AI工具支持职业发展的平台),它的首席AI科学家Andrew Reece表示:
「机器人技术确实在快速上升。它会先从替代入门级岗位开始,比如开卡车、搬运设备,但要搞定复杂工作可能还需要时间。」
目前,AI技术进步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为技术工人应对AI替代风险提供了缓冲期。
比如大多数AI依旧主要在文本数据上训练,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机器人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学习基金会主席Ken Goldberg强调:
「认为我们已接近让类人机器人基本替代工人的说法,是一种很普遍的误解;在我看来,那是个神话。当前的进展还很慢。」
此外,在许多技工类岗位,与其说是替代,不如说是协同。该领域技工与AI、机器人协作的空间很大,那些最敏感、最具挑战的工作,通常还需要由那些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来完成。
以汽车行业为例,该行业正在借助AI技术诊断车辆问题,但在美国国家汽车维修资质认证协会资质考试项目副总裁Matt Shepanek看来,并不指望机器人会取代修车技师。
「或许最终可以实现这一点,但你仍然需要有人来完成那些必须亲自动手的操作」,Matt Shepanek说。
参考资料:
https://www.inc.com/kit-eaton/a-godfather-of-the-internet-says-you-should-become-a-plumber-heres-why/91203062
https://www.nbcnews.com/business/business-news/ai-which-jobs-are-skilled-trades-protected-what-to-know-rcna22324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