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13小时前 94 浏览次数 0 评论

谁为 Data Agent “买单”?

AI中国
AI中国

发布了 8712 文章

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自推出以来,已在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的客户实际业务中落地,带来了诸多超出预期的变化。Kyligence 联合创始人兼 CTO 李扬近期也在内部交流中,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分享了他的思考:AI 数据智能体究竟在为谁服务?它能为用户带来哪些真正可见的转变?这篇文章,或许能引起一些共鸣。欢迎您阅读全文,enjoy~


代表观点:

  •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AI+数据分析,必须服务企业中 70% 以上的非技术人员——也就是广大业务人员和职能线同事。

  • 为什么要服务大众?因为这带来了用数能力的结构性变革,用 AI 数智点亮组织结构的广大基层,显著提升精细化运营中核心业务的数据使用率。

  • 新一代智能数据产品可帮助领导交互式地探索关键数据,通过层层追问,跳过人为筛选,直接获取并排查关键数据,大大提升决策效率。

  • AI 时代数据分析师的新角色——提升业务数字决策能力的上限,进行更深更广的业务分析。常规的基础的业务数据分析能力将由 AI 来完成。

  • 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的愿景,就是让数据能力真正普惠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更多业务人员掌握数据、用好数据,在日常决策与管理中发挥更大价值。


正文分享:


最近,AI 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逐渐成为我们与客户探讨的核心议题。在与来自银行、保险、零售、制造等行业的企业深入沟通时,我切实感受到业务场景与 AI 融合所释放的巨大潜力,也从实践中收获了不少启发。当前人工智能行业话题热度高涨,整理了一些最新观察与思考,欢迎进一步探讨。


AI 数据智能体究竟服务于谁?


回顾数据分析产品和数字化平台的发展历程,它们往往高度依赖技术人员介入,部署和培训过程也相对繁琐。


那么,在 AI 的加持下,Data Agent 这类应用真正应该惠及谁?在我们这个领域,我经常遇到三类人群:管理层领导、数据分析师/行业专家,以及非技术型的业务人员。谁更需要 AI 的帮助,帮助谁更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早在 2023 年,我们就结合大语言模型推出了 Kyligence Copilot,率先上线了 AI 问数、深度归因分析、洞察决策等能力。那时候我们的目标就很明确:AI+数据分析,必须服务企业中 70% 以上的非技术人员——也就是广大业务人员和职能线同事。因为领导有支持团队,本来就不缺数据分析能力。专家自身就是能力者,AI 对于他们是锦上添花。只有对广大的普通业务人员,AI 带来了 0 到 1 从“不能”到“能”的数字决策能力,激发了一线业务的数字创新力。这也是对软件服务商来说最大的机会与价值所在。


服务「领导」?但...领导有团队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 本图由 AI 生成


「领导层」无疑是 AI 数据智能体的受益者。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领导往往面临以下挑战:

  • 数据客观性受限: 下属提供的数据可能带有主观筛选,或受限于对领导布置任务的理解程度,不够客观和全面。

  • 报告的低时效性: 人工找数和撰写报告耗时较长,如果数据分析整理花费了几天甚至一周,可能错过决策的最佳时间窗口。

  • 报告无法回答“下一个”提问:报告篇幅很长,但不一定包含决策所需的所有线索。有时第一批数据会指向第一方案并不可行,进而开启第二、第三方案的讨论,此时的追问往往难以当场得到满意答复。还会出现报告范围通常较窄,无法覆盖领导更宏观的战略思考维度情况。


我曾看到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案例,他们的“综合赔付率”指标需要逐级下钻:从汽车、房产等二级维度,进一步细分至燃油车、新能源车等,往往要深入五层才能定位问题根源。这种层层追问不仅耗时(可能需要三五天才能完成报告),更关键的是,最终产出的三四十页分析报告,仍是分析师基于个人理解筛选数据后的产物。比如某次关于赔付成本的报告认为“新能源车成熟度低,导致报案率上升,赔付率上升,最后赔付成本上升”。新能源车的普及是客观基本面没错,并不以人力而改变。这样的分析结果并不帮助解答如何降低赔付率,或者如何降低处理赔付的成本,仅是指明了下一步优化探索的方向,而时间已经花费好几天。可见传统报告不能解决持续追问、多轮探索、追查问题根因的需求。这些都超出了传统协作套路中分析师的任务范围。


因此,新一代智能数据产品能够帮助领导交互式地探索关键数据,通过层层追问,帮助领导跳过人为筛选,直接获取并排查关键数据,大大提升决策效率。



以国内某头部绿色能源制造企业为例,我们正依托 Kyligence 三大产品线,通过推动数据标准化、决策指标化与数据知识化,在质量监测等场景中,显著提升了企业管理 SOP(标准操作流程)的自动化执行能力。


不过,仅服务于领导群体的局限在于,它只是辅助了本就具备决策能力的人,而非实现从“不能”到“能”的根本性突破。毕竟,领导原本就拥有更完整的数据和团队支持。


服务「数据分析师」?但...专家有担心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 本图由 AI 生成


AI 数据智能体对「数据分析师/专家」当然有帮助,但并非最大的帮助。

  • 提升工作效率:分析师本就熟练掌握 BI 工具、SQL 或编程语言,AI 在这类场景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其效果取决于具体业务的复杂程度。短期看来,如果人类专家的水平是 80 分,AI 目前只能做到 60 分甚至更低,给到人类专家的帮助比较有限。

  • 管理角度的危和机: 一些分析师可能会对 AI 的推广感到危险,担心被替代。甚至在心理上潜意识中抗拒 AI 的落地和推广。但放长来看,有 AI 在简单工作上的助力,被解放的专家将有机会去做更多更复杂的分析工作,这里有对个人来说前所未有的机会。


以报案率和赔付率为例,若 AI 迅速发现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推广增加,分析师便能腾出更多时间深入挖掘次要因素,比如三线城市的新能源普及率并不算高,但报案率依然上升,多半有其他原因。过去,分析师往往无暇顾及此类细节。而现在,领导能在一天内通过 AI 获得结论,分析师则多出四天时间,在业务运营、优化和归因等方面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从而提升业务能力的上限。


我认为,这就是 AI 时代数据分析师的新角色——提升整体业务能力的上限,进行更深更广的业务分析


△ 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能力演示


以某西式快餐巨头为例,在一次“疯狂星期X”促销活动后,某地门店出现鸡肉卷销量大涨、冰淇淋销量下滑的异常情况。复盘会上,市场总监现场提问,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在 10 秒内自动完成归因分析,快速识别主因。相比过去依赖分析师使用 SQL 和 Excel 手工分析、耗时 4 小时以上的流程,如今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分析师因此获得更多时间,展开更多在主因之下的次因、次次因的调研和分析。


就像大数据技术能将分析对象细化到每位顾客,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AI 技术则能解放人类专家的精力,让他们在更多业务细分领域深入探索,推动新一轮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


服务「业务人员」?从 0 到 1 的结构性突破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本图由 AI 生成


让没有数据分析技能的普通人也能用上数据,这才是 AI 数据智能体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从 0 到 1”的巨大突破。


企业普遍认为,过去由于技术人员不足,大量的用户数据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现在,AI 能够解决这一痛点,让数据普惠大众。与领导和专家不同,这批一线的业务员在过去无法自由的用数(受限于技术和成本),是数字化决策和数字化创新的空白地带。他们不仅人数众多,可以占员工整体的 70%,还往往是企业中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人,是整个组织业务金字塔结构里坚实的底盘。通过 AI 用数来点亮这个广大的群体,是数据赋能在企业中结构性的突破,潜力不可限量。例如,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于“结合直观的业务指标语言与 AI 能力”,确保在智能问数、归因分析、报告撰写和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输出结果具备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目前,该产品已依托多业务场景,上线销售运营、市场营销、风险管控等多重垂直场景助手,更好助力不同部门的企业员工。


以一家大型金融企业为例,该公司拥有逾万名销售人员和千余名管理小队长。借助 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核心目标是降低数据使用门槛、提升管理和决策效率。对销售人员而言,传统的数据模型和数据表门槛较高,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查询关键指标,与管理层实现数据驱动的对话。例如,销售运营团队的成员即便不擅长 Excel 和报表工具,但他们了解自身的考核 KPI,如拨打连通率、通话时长、拨打频次等。在统一的指标系统中,每个人都能清晰看到个人与团队的成绩表现及对应奖励。目前的直接成效已实现分析归因时间由 2–3 天缩短至 20 分钟,区域材料准备从 5 天压缩到 2 小时内


不过,我在不少场景中遗憾地看到,这种门槛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忽视


专家是数据分析技能树中的前 10% 人群,他们很难理解,如此“简单”的事情,有 70% 甚至更多的人仍然无法做到。对普通人而言,他们可能无法在几百行、多个分页的 Excel 表格中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但在 AI 数据智能体中,他们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查询考核 KPI,更加直观地理解业务指标,还能主动进行信息分享和运营动作。


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普通人的用数体验。用 AI 数智点亮组织结构的广大基层,也意味着企业的用数能力发生了结构性改变,显著提升精细化运营中核心业务的数据使用率


Kyligence AI 数据智能体的愿景,就是让数据能力真正普惠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更多业务人员掌握数据、用好数据,在日常决策与管理中发挥更大价值。这将是推动企业实现深层次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关于 Kyligence


跬智信息(Kyligence)由 Apache Kylin 创始团队于 2016 年创办,是领先的 Data+AI 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平台、AI 智能分析平台等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以 AI 赋能全民用数,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价值,加速数智化转型。


Kyligence 已服务中国、美国、欧洲及亚太的多个银行、证券、保险、制造、零售、医疗等行业客户,包括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太平洋保险、中国银联、上汽、长安汽车、星巴克、安踏、李宁、阿斯利康、UBS、MetLife 等全球知名企业,并和微软、亚马逊云科技、华为、安永、德勤等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Kyligence 获得来自红点、宽带资本、顺为资本、斯道资本、Coatue、浦银国际、中金资本、歌斐资产、国方资本等机构多次投资。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AI中国

AI中国

8712 文章 1401522 浏览次数 950300 粉丝

评论 (0)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