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1天前 110 阅读 0 评论

老顾客管理≠会员管理,正确策略才是破局最优解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当流量红利见顶、新客成本飙升,医美机构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把会员体系做大”。但残酷的数据摆在眼前:办了卡的老顾客照样流失,没办卡的偶尔消费却可能带来高复购。本文直击一个被90%机构忽略的认知误区——老顾客管理 ≠ 会员管理。作者用一张图厘清两者在范围、逻辑、目标上的七大差异,并给出可落地的“分层运营+情感连接+会员杠杆”组合打法:先让老顾客留下来,再用体系化权益把其中的高价值人群锁死。

2025上半年,医美行业无论上游厂商还是中端机构,发展环境应该都是高压紧张同时无力又刺激的吧。“感觉今年特别难做“、“同比数据大幅下滑”、“客单价利润率明显降低”、“下半年应该怎么做”……。随着行业受众接纳度越来越广、社媒平台种草普及信息泛滥、加之用户选择更趋于智性化,作为行业从业者将会听到越来越多的焦虑发声与经营问题,当如何面对?焦虑无用,全力以赴,顺势而为,即可。

当下,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破局,如何经营致胜,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大方向的策略基本是从市场外营销主驱动转向内部精细化运营来寻变。关于内运营驱动求变,今天想与大家探讨的单元主题是:老顾客管理≠会员管理。

一、直揭运营误区:老顾客管理=会员管理

在医美机构中,老顾客管理≠会员管理,二者既有用户属性重叠又有行为本质区别。理解这种差异,对医美机构精准运营、提升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至关重要。实际,很多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及运营者对老顾客和会员认知是没有清晰区分的,粗糙归纳:都是老客=都是会员。这就是前期市场有红利期的时候粗暴经营尚能存活,当红利期减退,拼的则是机构管理者运营者的认知格局。当外求不得,必向内看。向内看的关键:内部精细化运营管理,即老顾客管理及会员管理。

简单梳理老顾客管理:

针对所有有过消费记录的顾客(无论是否加入会员体系),通过持续的关系维护、需求挖掘、服务优化,实现 “复购提升、口碑传播、流失挽回” 的目标动作。

其核心是 “以人为中心”,关注个体顾客的全生命周期(首次消费→术后恢复→二次消费→长期忠诚),强调个性化互动(如术后回访、定制化项目推荐、情感关怀等)。

重点: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关系维系行为。简单梳理会员管理:

针对已加入会员体系的顾客(需主动注册或满足门槛,如消费满额、办卡等),通过标准化的 “等级权益、积分规则、专属服务” 等体系化设计,激励顾客持续消费、提升消费频次 / 金额。

其核心是 “以体系为中心”,通过明确的规则(如银卡→金卡→钻石卡的等级晋升)和权益(如折扣、优先预约、专属活动),实现对会员群体的规模化激励。

重点:以体系为中心,围绕“体系”的激励工具行为。

以上,举例总结:都是前往罗马圣地,有人开车,有人徒步,方式不同。内卷当下精细化管理更应是升维思考,所以需要推动后续更多精细化节点运营。

二、关键差异:范围、方式、核心侧重、发展关系、管理逻辑

很多医美机构对老顾客和会员的执行归属一直处于混乱矛盾状态,在日常运维中,老顾客维系主要是美学顾客(销售岗),会员维系则是会员中心或会员管理部(服务岗)。但是现在很多医美机构是没有会员中心或会员管理部的,或有岗实则无职;这就是机构内部管理的问题了,管理者与运营者,老客户与会员关系,求之欲而不得,实则理不清执不明做不透。

三、重叠与关联:会员管理是老顾客管理的“工具之一”

会员群体是老顾客中 “更具消费潜力、更愿意深度绑定” 的核心群体,因此会员管理是老顾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会员的积分兑换、等级权益维护,本质上也是在强化这部分老顾客的忠诚度,属于老顾客管理的 “体系化手段”。

但老顾客管理的范围更广:比如,一位顾客仅做过一次小气泡项目(未办会员),机构通过术后 1 周的皮肤状态回访、3 个月后的项目体验需求提醒,促使其复购,这属于 “老顾客管理”;若顾客后续加入会员体系,享受积分抵现或相关会员权益,才进入 “会员管理” 范畴。

延伸1讲下会员管理核心方法:

1.权益体系设计:等级越高,权益越优(会员折扣+限定权益);

2.积分规则:消费金额与积分挂钩(如消费1元=1积分),积分可兑换项目、实物礼品或抵现;

3.会员活动:专属会员日(如每月7日会员消费双倍积分)、会员沙龙(周末消费礼赠)。

延伸2老顾客管理核心方法:

1.精细化标签:通过消费记录、咨询内容、反馈信息,为每位老顾客打上标签(可具体到细节单元),实现精准触达;关于医美机构老顾客标签管理,也是可以码字一篇文章来拆解全链路的过程的,在此先欠文一篇,后续勤快码字归还。

2.全周期跟踪:从术后1天的红肿提醒、1周的效果反馈,到1~3个月后的需求唤醒(持续唤醒重要性);

3.情感化互动:生日/节日祝福(切勿模板化,结合顾客偏好,如记得您喜欢粉色玫瑰,生日月为您准备了玫瑰焕肤体验)、口碑激励(如邀请好友消费,双方各得小气泡体验)。关于此点补充一条:人是感知动物,情感化的互动是能够被对方获取感知的,(销售岗)秉承利他之心,保持真诚之姿,将会走的更远。

四、为何不能等同?混淆会导致运营偏差

若将老顾客管理简化为会员管理,可能忽略非会员老顾客(这部分人群可能因“不愿被规则束缚” 或“消费频次低”未加入会员,但仍有复购潜力),导致这部分顾客因缺乏关注而流失。若仅做老顾客管理而无会员体系,可能对“高价值老顾客”缺乏标准化的激励机制,难以将其“自然忠诚”转化为“主动消费动力“(如高频消费顾客,若没有会员等级带来的荣誉感和权益,可能因“未被特殊对待”而转向竞品)。

两者不同价值导向:长期留存vs短期消费老顾客管理的核心价值是“降低流失率,提升长期留存”。

如,通过持续的服务跟进,让仅消费过1次的顾客在1年内复购3次,即使她始终未办会员,也实现了价值提升。

会员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提升消费频次和金额,强化短期转化”。

如,通过“限定加送”的会员活动,促使会员在短期内增加消费,或通过“积分年底清零”倒逼会员尽快兑换项目。

五、协同关系:二者结合才能最大化价值

会员管理是老顾客管理的“子集”和“工具”:对会员的激励本质上是老顾客管理中“针对核心群体的体系化运营”;

老顾客管理则是更全面的“底盘”:若只做会员管理,会忽略非会员老顾客的潜力;若只做老顾客管理而无会员体系,难以对高价值顾客形成持续激励。

如上,医美机构的管理者或运营者执行策略应是:

用老顾客管理覆盖全量消费顾客,通过个性化服务(如术后跟踪、生日关怀、需求调研)建立情感连接等必要执行动作,降低流失;

用会员管理筛选高潜力老顾客,通过体系化权益(如等级专属折扣、积分兑换项目、会员日活动)放大其消费价值,同时通过会员标签反哺老顾客管理的精准度。

六、如何做好老顾客管理和会员管理

两者核心动作:精细化服务建立信任、分层运营满足差异化需求、权益激励强化粘性。

老顾客管理:从“交易”到“信任”降低流失率

老顾客的核心价值在于复购潜力和转介绍能力,管理关键是通过“术后关怀+需求深挖+情感连接”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而非“被推销”。

1.客户分层:精准定位,差异化维护

根据消费金额、频次、项目类型等,将老顾客分为 3-4 层(如超级客户、潜力客户、普通客户、沉睡客户),针对性制定策略:

超级客户(年消费10万+、高频复购、推荐意愿强):

①专属“客户管家”1对1服务,定期上门或到店做私人定制方案(如抗衰年度规划);

②赠送稀缺权益(如院长亲自操作、免费参加高端医美沙龙、优先体验新品项目);

③节日/生日赠送高端礼品(如大牌护肤品、定制体检卡),强化VIP专属感。

潜力客户(年消费 3-10 万、有复购但频次低):

①每1-3个月电话/到店沟通,结合上次项目效果推荐关联项目(保持唤醒);

②邀请参加“老带新”小型茶话会,通过互动激活转介绍。

普通客户(年消费 1-3 万、单次消费为主):

①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阶段跟进恢复情况;

②推送“老顾客专享券”(满减或抵现),刺激二次消费。

沉睡客户(6 个月以上未到店):

①主动调研流失原因,可同步执行沉睡激活工具;

②通过激活工具“召回上门”,重新分配美学顾问1V1维系,逐步唤醒需求。

2.术后关怀:用“专业+细节”建立信任

医美项目的“恢复期体验”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需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

术后即时:项目结束后由操作医师或跟诊护士发送“术后注意事项”(图文+短视频形式最佳);

恢复期跟进:术后3天、1周、半个月、1个月分阶段回访,记录恢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效果复盘:项目效果稳定后(如术后1-3个月),邀请客户到店做“效果对比分析”(拍术前术后照片),同步推荐“巩固/升级方案”。

3.情感连接:跳出“推销思维”,强化“朋友式互动”

个性化记忆点:在 CRM 系统记录客户细节(如“超级怕疼“、“喜欢某品牌香水”、“孩子生日”),下次沟通时提及(如“记得您超级怕疼,这次给您准备了安抚玩具”);

非功利性互动:节日发送 “非广告类祝福”(如母亲节发 “妈妈们的抗衰小知识”),生日当天由咨询师亲自致电祝福+赠送“到店礼”(如定制蛋糕 + 皮肤检测);

私域内容渗透:在客户微信朋友圈分享“轻科普”(如“25+抗衰该做什么项目?”)、案例(隐去隐私的前后对比),偶尔点赞评论客户动态,弱化商业感。

会员管理:用“体系化权益”锁定长期消费

会员体系的核心是“让客户觉得“消费/升级”有明确回报”,需设计“等级清晰、权益诱人、积分有用”的流程闭环。

1.会员等级:用“阶梯权益”刺激升级

设置 3-5 个等级(如普通会员→银卡→金卡→钻石→黑卡),等级门槛与消费金额 / 消费金额挂钩,权益差异需 “看得见、用得上”:

注意:等级权益需与机构核心项目结合,避免“兑现成本过高”的BUG,以免会员体验感不佳;

2.积分体系:让“消费-积分-兑换”形成闭环

①积分获取:消费金额 1:1 得积分,额外设置“加分项”(如生日当天消费双倍积分、推荐新客成交得500-2000积分、社群签到/分享案例得10-50积分);

②积分消耗:积分可用于“兑换项目”(如5000积分兑换小气泡清洁)、“抵扣金额”(1000积分抵 200元)、“兑换产品”(医美面膜、防晒霜等),每月设置“积分兑换日”(兑换比例提升 10%),刺激消耗;

③积分规则透明化:在小程序/前台公示积分获取、兑换、清零规则(如积分1年有效期),避免客户困惑,这里需要分享一点:积分执行上,顾客(会员)更在意的是“让她清晰明确的知道”。

3.会员专属活动:增强“圈层感”与互动

定期会员日:每月1 次“会员开放日”,当天会员消费享额外积分、免费体验新项目(如刚引进的光子嫩肤仪器试做)、积分兑换限时翻倍;

主题沙龙:按等级举办专属活动(如金卡以上“抗衰私享会”,邀请医师讲方案+客户分享体验;银卡“护肤干货课”,搭配免费面膜DIY);

推荐裂变激励:会员推荐新客户成交,除常规积分奖励外,可额外获“推荐礼”(如推荐3人成交升级金卡、推荐5人送仪器抗衰单次体验),老带新奖励需“即时到账”(如新客付款后,老会员积分立即增加)。

4.会员数据运营:用CRM系统实现“精准触达”

标签化管理:在 CRM 系统记录会员“项目史“、“偏好”、“消费周期”;

智能提醒:设置 “复购预警”、“积分到期提醒”、“等级保级提醒”;

分层营销:针对不同等级会员推送差异化活动、区隔筛选。

以上,仅是对策略工具的使用与执行参考,更多的则需要机构管理者与运营者加强运营的执行与落地。在这里要补充一点:如机构人效管理考核较严则可优先级侧重老顾客管理运营,老顾客运维做好的,会员运维水到渠成。

七、总结

关于老顾客管理和会员管理关系拆解是可以长文逐节赘述的,但在实际的运营执行中,尤其是运营岗位的从业人员,无论获取到怎样的“武功秘籍”都需要结合本机构的基因属性推进后续运营执行动作,不能脱离一线(客户)推行不着边际的运营方案,一切运营策略的归点是人(客户)。所以,医美机构需“以老顾客管理为基础,以会员管理为杠杆”——先用个性化服务留住所有老顾客,再用体系化权益激发会员的消费潜力,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存量顾客价值最大化”。再简言之总结:老顾客管理是“面”,覆盖所有有价值的回头客;会员管理则是“点”,聚焦核心群体的深度绑定。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混为一谈。

文末,赘述一点:老顾客管理≠会员管理。医美机构管理者,先从自我认知改变,影响运营执行岗。避免出现上行管理混乱,下行不知怎办的困境,管理层(权限)与执行层(落地)双向同频,才能更好的做好客户(顾客+会员)的管理与服务。

重视老顾客管理与会员管理,正确策略才是破局最优解。

本文由 @艾克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