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购的“千团大战”到如今外卖市场的激烈混战,本地服务始终是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焦点。美团、饿了么、京东、淘宝等巨头纷纷投入重金,通过补贴大战、技术升级和生态布局,试图在这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将深入剖析巨头们为何如此看重本地服务,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战略价值等多方面探讨本地服务的吸引力。

从团购领域的千团大战,到如今激烈的外卖大战,本地服务市场始终是巨头们激烈角逐的战场。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后来加入战局的京东、淘宝等电商巨头,都对本地服务展现出浓厚兴趣并大力投入。当我们还在为0元奶茶欢呼时,这场看似热闹的”大混战”,背后藏着互联网巨头们深耕十年的本地服务野心。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巨头战略等角度,深入剖析巨头们看好本地服务的原因。
补贴大战背后的本地服务赛道 : 连接线上线下的超级入口
7月5日美团系统崩溃的热搜还历历在目,”0元吃””0元喝”的红包让订单量瞬时激增。这波操作像极了一个月前淘宝闪购500亿补贴的翻版,而早在6月就布局外卖的京东,日订单也已突破2500万单。看着美团王兴”不惜代价”的宣言、马云为饿了么站台的身影、刘强东重点拓展外卖酒旅的决心,恍惚间又回到2011年那场烧掉126亿的”千团大战”。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年糯米网2亿央视广告、拉手网5.23亿市场费用、窝窝团疯狂收购30家对手的剧情,如今换成美团1.2亿日订单、淘宝8000万日活、京东12万骑手的数字竞赛。就连阿里当年投资美团、关停口碑的战略选择,都在暗示着本地服务赛道的特殊价值——这不是简单的流量生意,而是连接线上线下的超级入口。
本地服务成为即时零售的练兵场:从送饭到送万物,一步之遥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涵盖了餐饮外卖、休闲娱乐、旅游出行等多个细分领域,其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据艾瑞咨询预测,国内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在 2025 年将增长至 35.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6% 。随着线上餐饮、线上团购等场景的不断拓宽,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30.8%。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对于巨头们而言,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
以餐饮外卖这一细分领域为例,其年交易额达 1.63 万亿元,占据餐饮行业 22.6% 的份额 。高频、刚需、稳定的特性,使其天然具备成为流量池的属性。而且外卖不仅带单量,背后更是即时零售的练兵场 —— 从送饭到送万物,一步之遥。这种发展趋势和市场特性,吸引着巨头们纷纷入局,期望在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
本地服务是巨大的流量入口:高频、刚需与便捷性
本地服务满足的是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刚需。以餐饮外卖来说,“吃饭”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最高频的消费特性。用户交易频次高,对平台形成高度依赖,意味着外卖业务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止 2025 年 1 月,全网用户月人均 APP 使用数量、使用时长、使用次数分别为 28.7 个、171.4 小时、2487.9 次。其中,数量、时长同比均微增,但是次数同比出现了罕见的下降,这意味着流量进一步被分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地服务的高频刚需特性使得其成为巨头们获取流量的重要渠道。
同时,消费者对于便捷性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今,消费者不仅满足于传统电商的次日达或多日达,“半小时达” 甚至 “即时达” 成为新的期待。美团闪购所强调的 “线下零售 30 分钟配送时效”,以及京东等电商巨头对即时配送的布局,正是对用户这一需求的积极响应。这种便捷性的满足,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能有效增加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
高频带低频:构筑生态闭环与协同效应
这场外卖大战表面看是抢用户的价格战,实则是巨头们的生态攻防。美团餐饮订单占比83%暴露其即时配送的软肋,淘宝1300万非餐饮订单展现其电商生态优势,京东150万品质餐饮入驻则凸显供应链特长。就像当年阿里看中美团30%的订单转化率,如今各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杀手锏”。
美团的业务模式中,“高频带低频” 策略体现得淋漓尽致。高交易频次的业务(外卖、闪购)负责引流,低频次的业务(到店、酒旅)负责变现,直至覆盖本地生活的各业务网络。美团的酒旅业务就是靠外卖业务实现冷启动,当年酒旅的第一批用户就是由外卖用户平移过来。这种生态闭环的构建,使得平台能够充分利用用户资源,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京东做外卖的逻辑,同样与美团当年用外卖带动酒旅如出一辙。外卖虽难盈利,但能带来稳定流量。京东若能借此提升用户打开频次,便可向生鲜、3C、日百等自营品类导流,甚至为京东到家的即时零售业务赋能。通过外卖这一高频业务,京东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和使用频率,进而引导用户消费其他低频但高毛利的业务,构建起自身的生态闭环。
本地服务成为巨头竞争的护城河:强化自身优势,抵御竞争对手
巨头们布局本地服务,也是为了强化自身优势,抵御竞争对手。例如,京东在电商领域以 “快物流” 著称,其 211 限时达(当日达 / 次日达)曾是行业标杆。但在 “半小时达” 成为用户新期待的今天,美团闪购的即时配送能力对京东的 “快物流” 护城河构成直接挑战。京东通过布局外卖业务,补齐即时配送能力,不仅能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还能捍卫其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巩固零售帝国的根基。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不断扩张,闪购进军 3C 数码和家电,直指京东腹地。京东不得不通过布局外卖等本地服务业务,牵制美团资源,减缓其对京东核心品类的渗透。同样,淘宝、阿里等电商巨头布局外卖等本地服务,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完善自身业务版图,强化用户粘性,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提升自身在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用户体验与营销效果提升: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化精准营销
本地服务平台在运营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消费习惯、偏好、地理位置等多维度信息。以美团为例,其拥有海量的用户消费数据,涵盖了餐饮、酒店预订、旅游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美团可以精准洞察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消费转化率。
巨头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例如,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记录,向用户推送符合其口味的餐厅、优惠活动,或者推荐适合其出行需求的酒店、旅游产品等。精准营销不仅提高了营销效果,降低了营销成本,还能增强用户与平台的互动和粘性,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生态系统。
即时零售未来展望:AI赋能,从红海厮杀到蓝海创新
本地服务市场的竞争,并非短期的补贴大战和流量争夺,而是一场长期的战略布局。巨头们需要不断投入资源,优化服务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技术创新。美团200亿优化智能履约系统,将送达时间压至28分钟;京东试点无人机配送;饿了么拓展药品即时配送。这些动作揭示了一个万亿市场的真相——生鲜、医药等增量蓝海,远比餐饮红海更有价值。京东”小时购”200个品牌销量破百万的案例证明,差异化服务才是真实竞争力。
未来,本地服务市场有望实现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巨头们的生态系统也将更加完善和强大。
从团购的百团大战到如今的外卖大战,巨头们看好本地服务,既是看中了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也是为了满足用户高频、刚需、便捷的需求,更是出于构建生态闭环、强化自身优势、抵御竞争对手以及实现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等战略目的。在这场长期的竞争与布局中,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优化服务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谁就能在本地服务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
本文由@前进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