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那半成品 AI 助手又崩了。
用户跑了,钱没赚到,连电费都白搭了。
老白作为业余玩家,前段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研究 DeepSeek。
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我研究 AI,本来是想让他帮我做工作上的小助手。
去年我靠 AI 写 PPT、查资料、编商业计划书,爽到飞起。
因为有了一些基础,所以在 DeepSeek 面世之后,我开始尝试:用 DeepSeek在专利领域变现。
结果,我就搞出来了一个半成品:有点用,但不是很多的产品。
不过对于我自己来说,够用了。
原因二:我想做的事,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
更是对每一个人绝对公平的资源。
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男女老少,每一天都是相同的 24 小时。
等我缓过神来,AI 模型不知道更新多少个了,我连测评都欠着账。
▌这两天测评一下 DeepSeek-V3 新版和通义千问 32b 模型。
如果你研究 DeepSeek,就有可能会发现:研究得越多,越发现这个东西没有太大的价值。
这跟专利行业也一样:
刚入行的时候,我以为专利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是企业技术实力的证明,是大国创新的典范,反正是一种很高级、很神秘的东西。
结果入行一年不到,连连发出卧槽!
这也能授权!
这都不授权!
还可以这样答复!
后来在企业当 IPR,觉得专利也就那样:公司只想搞包装。
刚开始当老板,情绪更魔幻:技术世界第一的时候想搞专利,公司混不下去了,专利就成个“装点门面”的证书。
DeepSeek也是,研究得越深,越觉得它没那么神。
在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人脱颖而出。
但有些时候,技术上的差距,在商业价值上的差距并不多。
和同类产品相比,老白的残次品:
没有个性化界面;
没有简单的操作方式;
没有不能一键生成用户想要的结果...
这些都影响了客户的付费意愿。
AI 的路上,老白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毕竟坑太多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