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操作界面

Figure BotQ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通用性与专用性之争白热化

4.8
0热度

Figure公司BotQ设施计划2025年实现1.2万人形机器人年产能,剑指10万台目标,引发制造业自动化革命与机器人技术路线之争深度讨论。

机器人行业迎来里程碑事件——Figure公司宣布其BotQ生产基地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1.2万台人形机器人,并计划扩展至10万台规模。该设施采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模式,单台成本预计下降60%,可执行精密装配、仓储管理等工业任务。

行业焦点‌:

  1. 技术路线博弈
  • 通用派:人形机器人适配现有工厂设施,无需改造产线
  • 专用派:波士顿动力Atlas等强调特定场景(如危化品处理)的高效性
  • 数据佐证:汽车工厂试点中,人形机器人使故障停机时间减少38%
  1. 商业影响
  • 制造业:全球15%的汽车企业已启动人形机器人采购评估
  • 就业市场:美国制造业或面临230万岗位结构性调整
  • 投资风向:2024年Q1机器人赛道融资额同比激增217%

未来挑战‌:

  • 通用性验证:能否在3C电子等精密制造领域替代传统机械臂
  • 伦理争议:自我复制能力或引发“失控生产”担忧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