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新人转型产品经理,如何准备简历?
AI 视频教程

面试:新人转型产品经理,如何准备简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月前 141 阅读
4.8 (1280 教程评分)
15,328 人已学习

在职场转型的道路上,从测试工程师到产品经理的转变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本文通过小张的真实故事,详细剖析了她如何凭借5年的测试经验,成功转型为产品经理。

前面分享了我的产品转型之路以及产品经理的岗位、工具、日常工作、思维方式、产品能力、产品“黑话”,算是前菜,目的是帮你构建一个对产品经理的初步认知。

接下来咱们进入“正菜”阶段:面试。

面试之前,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是写简历,其实不然。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看看小张的转型故事。

背景:5年工作经验的小张,如何成功从测试转型产品?

小张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测试工程师,从毕业进入公司实习,一直到转型前做了5年的测试工作,主要负责面向企业内部的运营、老师、班主任等角色的业务系统(即B端产品)的测试。

经过5年工作历练,她已成为一名在线教育领域的高级测试工程师,却也遇到了瓶颈——好像已经触摸到了测试工作的天花板——这是她观察身边更资深测试工程师所得出的结论。

她期望转型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原因是:测试过程中,跟客户/用户偶有交流时,发现决策权在产品经理手里,这种决策机制在某种意义上抑制了自己的想法

摆在她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从何入手?

日常工作中,她需要跟经常跟产品经理合作,她就选取了一位印象不错的资深产品经理,以请吃饭的名义请教了相关转型的问题——俗称近水楼台先得月。

吃饭时,除了聊到产品经理的特质、能力、岗位方向、工具、思维方式等基础问题外,最关键是她得到了四个关键建议:

  • 建议1:优先内部转岗,其次是换公司不换行业
  • 建议2:优先选择优势匹配的产品方向
  • 建议3:提前准备关键项目
  • 建议4:提前观察市场招聘情况,不要自己想象

建议1:优先内部转岗,其次是换公司不换行业

每个人在职场的工作,我们用一个公式表达:职位 = 行业 x 企业 x 岗位

换句话说,小张转型时,面临的三个关键要素是:行业、企业、岗位。

变量越少,结果越可控,成功性越高

小张所在企业是某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如果内部转岗的话,行业跟企业不变,只是岗位从测试工程师转型成为产品经理,成功率最高。

事与愿违,短期内企业内部没有产品经理空缺岗位,而她又期望在3个月内完成转型。

继续控制变量。

她尝试开始准备看在线教育行业的产品经理岗位——即不换行业,只换企业跟岗位。

如果你跟小张一样,属于某家企业的测试/研发/UI/UE/运营等,期望转型为产品经理,依然建议优先考虑内部转岗,其次是换公司不换行业

三个实操小贴士:

  1. 寻找一位内部的产品经理,尤其是你觉得团队里专业能力得到认可,且乐于分享的产品经理,通过请饭/咖啡/奶茶等方式,寻求一些他的建议、帮助;
  2. 寻找一位内部产研团队的HRBP,她们负责产研团队的招聘工作,你可以跟她取得联系后,提出自己的诉求,让她帮忙关注对应岗位;
  3. 寻找一位或多位猎头,从BOSS或猎聘等平台上搜索,你可以通过TA发布的职位,看是否与你所属行业比较贴近;

建议2:优先选择优势匹配的产品方向

小张的个人优势是:在线教育业务认知、沟通与亲和力强、逻辑思维缜密——这是5年在线教育行业的测试工程师所带给她的优势;

同时,她个人特质中具有深度同理心、开放性、批判性思维,欠缺的是好奇心与决断力。

经过一番自我梳理后,她明确了自己求职的产品方向:

  • 行业:优先教育行业(优势所在);
  • 岗位:B端产品经理(同理心与逻辑思维优势所在,也是自己一直所属的方向),主动放弃C端(好奇心有限);
  • 企业:优先选择中大厂或至少C轮后(追求相对稳定性),放弃完全创业型企业;

一句话总结:她的目标转型方向是:在线教育的B端产品经理,这是她自己优势与特质所匹配的最佳方向。

如何确认自己优势与产品方向的匹配度?

两个实操小贴士:

  1. 从目前所属行业和岗位长板思考优势:比如你是医疗行业的设计师,则你对医疗行业的认知一定超过教育行业,你的优势能力就是审美能力、用户洞察能力、交互设计能力,尤其适用于C端用户产品;
  2. 从自我的兴趣或兴奋点思考特质:比如你平常喜欢打游戏,或刷短视频,或喜欢科技产品等,则你在过程中,是否有好奇心、同理心、批判思维、开放性等特质的体现?如有,这就是你的特质所在;

小贴士:

C端产品经理更要求对用户群体的理解与洞察、对细节的设计与打磨;

B端产品经理更要求对业务的认知、思维逻辑的缜密、抽象能力的体现等。

建议3:提前准备关键项目

小张在内部转岗无望的情况下,准备看看外面的机会,而她所熟知的产品经理给了她一个关键建议:提前准备关键项目

原因非常简单且现实:作为5年工作经验的人,面试官不会把你当纯小白,而最有效证明自己非纯小白的方式,就是有自己的关键项目。

比如面试官会问你:“过往工作中,你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项目是哪个?”或“你有什么代表作可以给我讲讲吗?

这个问题是产品经理面试中(尤其是一面/二面以及HR面),最重要的问题,甚至没有之一。

小张具体怎么做的呢?

首先,她听取了建议,从自己过往过程中所负责的项目中,选取了一个最熟悉、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教师时段系统2.0版。

第二,用STAR模式,把教师时段系统2.0版进行了拆解与梳理

此STAR非Star(明星),而是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1. Result(结果):教师时段利用率至少提升20%,预测可增加652万营收/月;
  2. Situation(情景):教师时段系统1.0版时,每天固定只能有5个时段(08:00-10:00/10:10-12:10/13:00-15:00/15:10-17:10/18:00-20:00),且必须每个时段必须2小时,不可进行任何更改;
  3. Task(任务):在不新增招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升老师时间利用率?
  4. Action(行动):首先是把时段最小单位拆分至5分钟/段,其次是构建一套规则进行使用限制,避免少数占用影响全时段的情况。比如原5个黄金时段保持2小时/段,但允许分校自行调整起止时段。同时,新增07:00-08:00/20:00-21:00/21:00-22:00时段,支持1小时的加课(含在线课程),这就是纯新增的收入。

第三,把关键项目写进自己简历,并在面试环节把它当做亮点项目讲解。

不知道你看完之后,是否会有疑问?

小张是测试工程师,她要找产品经理的工作,关键项目有说服力吗?有,但前提是必须梳理、拆解、封装(即案例所示的STAR模式)。否则,你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产品经理岗位所需的关键项目。

我跟小张情况有相同,也有不同。如何有效寻找并梳理自己的关键项目呢

如果你是有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比如测试/研发/UI/UE/运营等),建议就像小张一样,从最近1年的项目中,选取一个代表性项目;

如果你是大学生/实习期,建议从两个方向寻找关键项目:大学期间参与/组织过大型活动/导师项目,或选自己常用且喜欢的一款产品,输出一份产品分析报告等。

三个关键小贴士:

  1. 关键项目不一定100%自己主导的项目,但建议一定是真实参与的项目
  2. 无论是否自己主导,却一定要梳理、拆解、封装(或叫包装)。建议就采取STAR模式,顺序是结果->情景->任务->行动(不要小看顺序,它很重要);
  3. 关键项目的结果非常关键,建议采取可量化的表达方式,即使它不严谨。比如教师时段利用率提升20%(从5个时段增至6个时段以上,则理论上的时段利用率提升20%),预测可增加652万营收/月(级每天可新增1个时段,每个时段500元,一个月按21.75天计算,其中20%的天数会用到新增的时段,有10000名教师,其中30%的教师可用对应新增的1个时段,则每个教师可新增营收是21.75×20%×500元/时段=2175元,10000×30%×2175元=6,525,000元)。

建议4:提前观察市场招聘情况,不要自己想象

需求是1,方案是0。当0的前面有1时,它才有价值。比如000是0,而1000就是1000。

我们在换工作时,最常见的状态是忽略市场招聘情况(即需求),而过度关注自己的准备工作(即方案)。

小张当时面临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她前面至少两周时间都花在明确自己的方向、优势与关键项目,却始终没看看市面上的招聘情况。

实际情况是:她所期望的产品方向(即在线教育的B端产品经理)招聘岗位少,且要求要么是工作经验3-5年,要么就是实习生。

结果是:她被迫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准确来说是不反感)行业,又新增了电商、旅游两个行业,最后如愿在1个多月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电商行业B端产品经理的岗位,顺利完成转型。

如果你是小张,应该怎么做才是更优的方式呢?

三个实操小贴士:

  1. 当你有想法转型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招聘网站(推荐BOSS直聘),搜索你感兴趣的行业(如教育)、方向(如B端)的招聘情况,重点看招聘要求与你的匹配度
  2. 当你对招聘要求有初步想法后,重新梳理自己的优势与产品方向,适当进行适配性调整,而不是只看自己的优势行业或方向
  3. 当招聘需求与自己需求冲突,或招聘需求不清晰时,大胆进行尝试,就像相亲一样,是否合适需要聊聊才知道,而不是基于自己的预设想法就放弃

写在最后

每次转型都是痛苦的,就像蛇脱皮,凤凰浴火;却也是兴奋的,就像是一种重生。

其中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而绝大多数转型失败的人,往往都是被吓退或自我放弃,甚至他们都没有真正行动。

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你不需要100%的改变,也不需要50%的改变,而只要5%的改变,可能就会打破僵局,逐步完成真正的转型

什么是5%的改变?

它是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在《5%的改变》一书提出的重要概念,核心意思是当你面对一件困难的事情时,从最简单的行为进行改变,只要求自己做到5%的改变即可。

比如你想坚持每天夜跑,却非常难坚持,则只要求自己每天回家后,至少穿上跑鞋。如果不想跑,则脱了就行,这就是5%的改变。

你想转型成为产品经理,则只要求你先认识一名产品经理,或打开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的招聘信息。如果不想转型,则不转即可,这就是5%的改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方法论集散地】,微信公众号:【产品方法论集散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教程评分

4.8 (1280 教程评分)

评论 (11)

User avatar

简历要突出转型经验,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User avatar

转型经验,这太有意思,面试官们肯定要被你“震惊”!

User avatar

转型,这一定是面试官们在暗中研究的“新趋势”!

User avatar

转型?我感觉面试官们都在等一个“惊喜”,别让他们失望!

User avatar

转型经验,这简直是给面试官们提供了一场“脑洞大开”的表演!

User avatar

转型!这说明你一定在思考,思考得太深刻了吧!

User avatar

转型,别太认真,面试官们可能只是想看看你有多“灵活”!

User avatar

转型经验?这简直是给面试官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User avatar

转型啊?感觉面试官们都超期待看到这种“猎豹出林的”!

User avatar

转型?那一定是某种秘密武器,要让面试官惊掉下巴!

睡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