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对话型AI(如ChatGPT、豆包、Kimi):适合“话痨型”用户,能陪你聊天、写文案、解闷,像一位知识渊博的笔友。 创作型AI(如Notion AI、DeepSeek R1,Kimi +):专攻内容生成,帮你写邮件、做PPT大纲,堪称“职场救火队员”。 图像/视频型AI(如Midjourney、DALL·E、即梦AI、海螺AI):视觉系选手,输入一句话就能生成插画、头像,满足你的艺术脑洞。
先试试免费版,别急着掏腰包(比如ChatGPT、Claude); 操作界面很“傻瓜”,别让注册流程劝退你; 警惕“全能型AI”的过度宣传——没有工具能同时精通写诗和出图!
错误示范:“帮我找咖啡消费趋势资料”

正确姿势:“我想了解未来5年全球咖啡消费趋势,请用简单语言总结3个关键点。”
AI内心OS:“目标明确,奖励一朵小红花!”
【任务】为我设计一份一周减脂食谱
【要求】
1. 每日热量控制在1200大卡
2. 包含中餐常见食材
3. 备注烹饪小技巧
普通提问:“怎么减肥?”→ AI可能丢给你一篇论文(我之前经常被喂论文)。 结构化提问→ 直接获得可打印的食谱表格。
适用场景:查资料、问定义、翻译句子 口诀:“具体问题+限定条件” 案例: ❌ “什么是碳中和?” → 可能得到教科书式长文。 ✅ “请用比喻手法解释碳中和,让小学生也能听懂。”
核心技巧:用框架框住AI的想象力! 万能公式:角色+任务+输出格式+风格
【任务】规划一份上海出发的京都3日游攻略
【要求】
1. 包含小众寺庙和咖啡馆
2. 按“上午/下午/晚上”分时段排列
3. 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描述
成果:一份可直接分享给旅伴的PDF攻略,连“哪里拍照发朋友圈最出片”都标好了。
❌ 长篇大论:“请写一封申请延迟项目截止日的邮件,要礼貌但强调客观困难……” ✅ 高阶指令:“邮件,延迟项目,台风导致物流中断,语气专业且坚定,带emoji缓和气氛。”
关键心法:信任AI能填补你的未尽之言,但别忘了最后检查错别字!
经典案例: 用户问:“能推荐几本研究恐龙的心理学家吗?” AI答:“著名学者John Dinosaur的《霸王龙的焦虑症》非常经典……”(⚠️恐龙和心理学的跨界虚构) 避坑指南:对关键事实(如人名、日期、数据)务必二次核对,AI可能是个“自信的学渣”。
多数通用AI的训练数据止于2023年,问“2024年奥斯卡获奖名单”等于让它编故事。 对策:涉及时效性内容时,补一句:“请根据2023年之前的资料分析趋势。”,需要最新信息的话,建议开启联网搜索功能。
当被问及争议性话题(如“该不该吃素”)时,AI的回答可能像外交官般四平八稳,真是哪哪都挑不出毛病,但哪哪都那么别扭。 -
提醒:别指望AI替你做伦理抉择,它更擅长罗列利弊而非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