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银海。
你身边的AI产品经理,陪你解决每一个真实问题。
说个最近挺上头的事儿。
我一直在折腾扣子空间,结果越玩越发现这东西有点猛,不是“能用”,而是真的“能造东西”,甚至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直接成为了一个小红书数据分析专家。
我其实从很早就盯上这个产品了,特别是那次它刚放出「工作流可以发布成扩展」功能的时候,我就隐约觉得,这玩意儿背后的产品团队肯定不是光想做个工具,他们是真的懂怎么搭生态。

这不,最近真让我用着用着,干成了一件我以前压根不会碰的事:一键搞定小红书的完整的运营分析。
说实话,分析小红书内容这种事,不是没人做过。但往往都卡在两个地方:
1.数据难搞,要不就得自己扒接口,要不就搞一堆cookie乱七八糟;
2.工具不好用,配半天环境,结果最后你只想Ctrl+Z人生。
但现在不一样了,请看下我的超强兵团:

我在扣子空间的扩展市场自己接入了一个通过扣子应用发布的“小红书分析插件”,真就口喷需求对话的体验。你给它一个小红书笔记链接,它能告诉你:
点赞多少、评论多少、收藏多少;
谁在评论、说了什么、有图还是文字;
如果你丢的是博主主页,它还能扒下整个账号的发文数据。
再配合我之前写的一个小工具(干活用的),能自动帮你获取cookie,数据获取这关算是完全通了。我之前也有写过,可以直接看这个文章:免费!做了个获取小红书Cookie的工具

更爽的是,我把这个小红书插件接到扣子空间的 SOP 工作流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只是输入了一个博主主页链接;
后面啥都不用管,系统自己拉数据、分析、分类、结构化输出;
结果一出来,你一看,这不就一份小红书内容分析报告?
速度真快,比我以前手动拉数据、做表格、做归因快太多了。
不卖关子了,接入具体的接入也简单,手把手教会你(适用于熟悉扣子这个平台的同学):
咱们可以在创建应用的时候,选择工作流里面的插件能力,搜索“小红书”,第一个插件就是。

我们设计的扩展里面其实是好几个插件能力的工作流节点串联起来的组合。

如果需要快速获取小红书CookieStr的信息,可以参考我之前分享的笔记(免费!做了个获取小红书Cookie的工具)
我们创建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发布了,以MCP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

发布成功后就可以在扣子空间的自定义拓展里面找到啦,就是这么的简单!

AI能力重要,但拼起来的流程才叫真正的生产力。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流程本身,才是最值钱的部分。以前咱们总说“某某插件很牛”,但很多时候它只是个“点工具”,没法串联、没法组合。而扣子空间提供的这个拼装式的工作流逻辑,真的就是在教你怎么把这些能力打包成一套“自己专属的AI Agent”。
你不需要重新写爬虫,不需要建数据库,甚至连写代码都不一定用得上。
你只需要懂一点点逻辑,会动手搭流程,就可以把碎片化工具变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
这种“搭起来能直接干活”的感觉,太棒了。
所有 AI Agent 产品都应该来扣子空间抄作业!!
这个事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们以前总在纠结:“通用Agent”和“垂类Agent”到底谁才是未来?
现在看来,其实压根不是个选择题。
就像扣子空间,给你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用的底座框架,扩展、工作流都已经打通,真正让你去玩出“垂类能力”的,是你自己。说白了,不是每个AI Agent都要搞成一整套SaaS。
用工具造工具,才是真正的门槛降低,相信生态的力量。

我自己以前对小红书的数据分析没有啥研究,也谈不上懂内容种草、KOL策略之类的。但就是靠这几个工作流+扩展插件,硬生生把我“喂”成了一个懂点门道的人。
小红书只是个例子,换个平台,比如抖音、公众号、知乎,也都能套这套逻辑,变成“你自己的AI内容分析中枢”。
我觉得这就是AI工具最有魅力的地方。
它不需要你是专家,也不强求你从零到一学明白,它只需要你有点想法、动动手,剩下的事就交给它。不是让你更努力,而是让你更轻松地搞定之前搞不定的事。
那种“我不用懂,但我能用”的体验,说实话,是挺爽的。
一次实话实说的分享,你感兴趣,就去试试。
要是哪天你也靠扣子空间干成点什么,对你有启发欢迎来评论区和我掰扯掰扯。我是银海,你身边的AI产品经理,陪你解决每一个真实问题,我们下期再见 ?
© THE END
都是对我最好的认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