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产品经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与研发团队沟通不畅、团队成员看不到自己的贡献、总是陷入“救火”模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团队矛盾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分析知乎上关于“最差产品经理”的吐槽,总结出五种常见的差劲产品经理类型,并提供15种实用的方法与工具,希望能帮到大家。

这篇文章帮你解决的问题:
1. 我觉得和研开发团队沟通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2. 我明明做了很多工作,但团队和领导却看不到我的贡献,怎么办呢?
3. 怎么样才能摆脱那种“每天都在救火,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恶性循环呢?
不好的产品经理让团队为他的混乱买单,优秀的产品经理则会为团队指明方向
我相信这篇的文章标题,说出了许多曾经与各种产品经理「合(da)作(jia)」过同学们的心声,想到之前与他们斗智斗勇的惨痛回忆,搞不好还会咬牙切齿、忿忿不平吧?
但是做为工作多年的产品经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
产品经理真不是个好当的角色啊!
产品经理得在用户需求和公司目标之间找到平衡,还要在资源分配和风险控制之间巧妙斡旋,更得在技术限制和市场机会之间做出选择,而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产品的生死,这种压力与挑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在为产品经理找藉口,而是希望藉由一些网路上的吐槽,来盘点产品经理可能犯下的错误,然后提供15种亲测有效的方法与工具,来帮助一个产品经理变得更好、变得更高效,从而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且充满挑战的岗位上站稳脚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从知乎上一个有趣的问题说起…
一个有趣的问题
作为消费性产品咨询顾问的我,常常会逛逛知乎,看看一些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问题是:
「你见过最差的产品经理是什么样的?」

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时,底下有87个回答,我认真的看完所有回答后,归纳出11种被认为是非常差劲的表现。
底下是摘录一些知友们的回答片段内容:
1. 骄傲自大
不懂业务,但认为自己很牛B~
个人主观意思强于尊重事实,一问就是我很熟悉用户,不需要调研,你要知道自己去问。
2. 没有责任感
自己做了一半的活,然后扔给资历浅的同事,出事了就是别人的锅,做好了就是自己的功劳。
一个产品经理如果对TA自己写的、说的、做的东西(包括不限于于TA做的项目,出的需求、ppt、报告之类的,传的话,组的会,排的期,分析的数据等等),一问三不知,或说不清楚来龙去脉及细节的,即为差。
3. 传声筒
排名最前面目前无法超越的,我认为还是传声筒式产品经理,客户说A+B,他原封不动告诉开发A+B…
如果硬要让我想,就是有个产品经理因为比较懒,经常都是开发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思维吧!
4. 基础能力差
表达不清晰,简单的内容用复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使用一些自己也没有弄懂的跨专业词汇。
逻辑能力差主要逻辑理不清楚,细枝末节上纠结来纠结去。。。~回答者: @撒野的小白兔
5. 思路逻辑不清
无法清晰准确简要描述出产品核心逻辑,一个简单的产品或功能,连基本的定义都无法解释清楚。
只会干苦力,画原型,原型也不过大脑,到处截图来贴图,需求串讲只能讲大概,根本经不起深究。
6. 拿不定主意,反覆无常
产品需求多变变变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犹豫不决,无法及时做出决策,影响项目进度和团队效率。
7. 用户需求不了解
对市场和用户需求几乎没有深入的了解,完全凭主观臆断来规划产品。
过分关注技术实现或商业目标,而没有深入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和痛点,导致产品偏离市场。
8. 连图都不会画
他出原型和流程图就是:根据业务流程和环节,,每个环节列出来,,就完了。
我见过最差的产品经理,就是连原乡都画不好。
9. 需求文档不完善
产品文档是copy了上一份产品文档,且只改了图,没改文字说明的时候。
如果这问题问6年前的我,我会说:逻辑不自洽、文档不清晰的产品经理。
10. 缺乏技术理解
无法理解产品的技术细节和限制,导致与开发团队的沟通困难,影响产品的技术实现和质量。
认为自己懂技术,其实不然,被工程师骂被研发骂。
11. 压缩需求排期
产品经理可能在节假日来临,或者与竞品赛马时,总是会突破流程规则的限制,疯狂挤压项目或需求的排期。这就导致本来需要一个月开发量的改动被压缩成两周甚至一周。
五种差劲产品经理的类型
通过知乎上相关问题回答的整理与归纳后,我把差劲的产品经理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型,分别是:
甩手掌柜、表达黑洞、拍脑袋大师、墙头草、专业小白。
类型一:甩手掌柜
这种类型的产品经理仿佛练就了“甩锅神功”,总能把锅甩得干干净净,自己却毫发无损。他们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总是推卸责任,对产品出现的问题不愿积极解决。
同时,在时间管理和流程管理方面表现随意,不遵守既定的项目时间表和流程规范,严重影响团队效率和产品进度。
类型二:表达黑洞
这种类型的产品经理在沟通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不仅表达不清晰,还喜欢使用模糊、复杂的语言传达想法和需求,让团队成员难以理解。
同时他还逻辑混乱,无法有条理地阐述产品思路和流程,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能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引发团队内部矛盾,阻碍项目推进。
类型三:拍脑袋大师
这种类型的产品经理一般有著盲目的自信(自大),喜欢凭直觉做决策,不重视甚至是忽视数据事实和用户调研。
他们自认为了解用户需求,在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凭著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制定产品策略和规划功能,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用户期望,失去市场竞争力。
类型四:墙头草
墙头草型的产品经理没有主见和决策能力,在面对各种决策时,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人云亦云,随著他人意见摇摆而不去考虑是否符合产品实际情况。
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总是反复无常、经常改变产品需求和设计方向,让开发团队无所适从,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严重影响产品开发进度和质量。
类型五:专业小白
这种类型的产品经理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能方面存在著明显短板,不仅提供的产品文档不规范、不详细,甚至抄袭,使开发团队无法准确把握产品需求和设计思路。
另一种是对技术完全不懂,不了解产品涉及的技术细节和限制条件,总是天马行空的提需求,导致无法跟开发团队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影响产品的技术实现和质量。
十五个摆脱差劲产品经理的方法与工具
我们已经清楚认识到五种常见的差劲产品经理类型,那接下来就是关键的部分:
如何摆脱这些不良特质?
下面为大家分享十五个实用的方法与工具,它们就像是专门为产品经理们量身定制的“解药”,帮助大家逐一攻克难题,实现能力的飞跃与提升。
不想当甩手掌柜要这么做
1. 增强责任感
要学会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工作,也就是说当项目遇到问题时,首先要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借口。
同时养成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习惯,定期回顾,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工具箱:可以采用RACI矩阵(谁负责Responsible谁批准Accountable谘询谁Consulted通知谁Informed)来明确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它可以帮助你清晰地分配任务和责任,减少推卸责任的情况。
2. 做好时间管理
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识别哪些任务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然后对重要的工作优先处理。
可以每天早上进办公室后先花10分钟规划当天的任务,列出优先级。
每周初花30分钟规划本周的工作,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同时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调整计划。
工具箱: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来提高专注力,例如四象限法则(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番茄工作法(设定25分钟工作和5分钟休息来提高工作效率)、GTD(Getting Things Done)等。
3. 学习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知识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产品开发过程。
透过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比如制定项目计划、设定里程碑、监控项目进度等,来规范项目的运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工具箱:先利用SMART方法(Specific 具体、Measurable 可衡量、Attainable 可实现、Relevant 相关性强、Time-bound 有时间限制)来做目标设定;再利用PDCA循环(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和 Act行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甚至于可以参加专业的PMP培训课程,系统性的学习项目管理。
不想当表达黑洞要这么做
4. 沟通技巧训练
在与团队成员沟通时,尽量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遇到复杂的概念时,可以尝试用比喻或例子来说明。
另外,养成记录会议纪要的习惯,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会议内容。
工具箱: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演讲培训或者参加沟通技巧训练营来进行沟通能力提高。
5. 逻辑思维提升
表达之前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可以用纸笔或思维导图工具来做思路的整理,并且确保每个观点都有明确的支撑,避免跳跃式的表达。
在会议或讨论中,先总结对方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是能展现自己逻辑思维强的方法。
也可以通过阅读逻辑思维相关的书籍,学习如何构建逻辑清晰的思维框架,从而在阐述产品思路和流程时更加有条理。
工具箱:阅读逻辑思维相关的书籍,如《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或者利用结构化沟通模型SCQA(情境 Situation、冲突 Conflict、问题 Question 和答案 Answer)来提高逻辑性。
6.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积极组织或参与团队活动,如团队建设活动、头脑风暴会议等,并在活动中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兴趣爱好,建立起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不同的观点,避免在团队中出现独断专行的情况。
工具箱:可以透过头脑风暴会议听取于团队成员提出的建议,并激发团队的创新思维,共同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想当拍脑袋大师要这么做
7. 用户调研方法学习
主动学习各种用户调研的方法,并且了解如何设计有效的调研问卷,如何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以及如何组织焦点小组讨论,才能够获取准确的用户需求信息。
工具箱:用户调研方法如问卷調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社交媒体监控、A/B测试等等。
针对用户需求调研的详细方法,有时间在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8. 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在做决策前先收集相关数据(市场数据、用户数据),并分析数据背后的趋势和规律。
在会议上,尽量用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凭直觉做决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行为,为产品决策提供依据,而不是仅凭直觉。
工具箱:定期分析产品的表现数据,并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如FineBIPowerBITableau等)来进行分析、支持决策。
9. 市场敏感度培养
关注行业动态,订阅相关行业的电子期刊、新闻资讯等,还可以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和观点,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
另外,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功能、价格、市场份额等。
工具箱:多参加行业研讨会、展会,并且建立自己的市场监测机制。
不想当墙头草要这么做
10. 决策能力提升
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来培养决策能力,可以定期回顾自己过去的决策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取得的成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通过学习决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自己的决策模型,提高做决策的效率。
工具箱:学习SWOT分析(Strengths 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 机会、Threats 威胁)、PESTEL分析(政治 Political、经济 Economic、社会 Social、技术 Technological、环境 Environmental 和法律 Legal)等模型,同时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如《思考,快与慢》,来了解思维的特点和决策的过程。
11. 领导力培养
想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需要从自我认知、理论学习和沟通影响力等多方面入手。
这是构建卓越领导能力的基石,有助于在团队中树立威信,在产品管理中做出明智决策,在压力大、士气低时有效激励团队,最后推动产品成功。
工具箱:利用自我认知工具(如MBTI、DISC个性测试等)来了解自己的做事与领导风格;再学习领导力相关理论(如情境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等),避免盲目摸索。
12. 产品愿景明确
在符合公司的商业愿景前提下,清晰地定义自己负责产品的愿景和目标,也就是这个产品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谁服务?
接下来与上司、团队与配合部门间达成共识,有了清晰的产品愿景,之后在面对各种决策时,就能够以是否符合产品愿景为标准,避免反复无常的决策。
工具箱:可以利用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作为架构,来对产品愿景进行梳理。
不想当专业小白要这么做
13. 专业知识学习
缺乏专业知识会导致产品经理无法准确把握产品的市场需求、用户体验以及技术实现等工作,只有透过持续学习行业知识、产品知识、技术知识(不需要精通,但需要有基础的理解)、项目管理等知识,才能与其他同事平等对话,避免被当成一无所知的小白。
工具箱:可以阅读产品经理基础书籍,如《启示录》(作者 Marty Cagan),透过从产品概念到进入消费市场的整体流程审视,来判断自己缺乏哪些环节的知识,再透过重要性排序进行有步骤、系统性的学习。
14. 主动请教
这是一种快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要害怕向同事、上级或行业专家请教,只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态度与方法,相信不仅能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工具箱:好的提问模型可以帮助你更聚焦、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如STAR模型(Situation 情境、Task 任务、Action 行动、Results 结果)、GROW模型(Goal 目标设定、Reality 现况分析、Options 路径选择、Way Forward 行动计画)、6WHY法(连续追问6次”为什么”)、5W1H法等。
公司层面则可以建立导师制(Mentorship)来快速帮助员工成长。
15. 实践与验证
仅仅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并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际操作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工具箱: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践日志”,详细记录实践过程、结果与反思;也可以开发最小可行性产品(MVP,MinimumViableProduct)快速验证产品假设,减少风险。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后,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呢?而从甩手掌柜到专业小白,你踩过其中几种类型的坑呢?
记住,不好的产品经理让团队为他们的混乱买单,而优秀的产品经理则会为团队指明方向。
在这篇文章的尾声,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你是否经常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你是否愿意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是否能虚心接受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
相信通过这些反思,我们才能够在产品经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最后带领著自己的产品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
- [美]琳达·哥乔斯.产品经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美]MartyCagan.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由 @不蓝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